潍水剑 | 直播间叫卖“古董” “坑老”骗局应严打
潍坊新闻网 2024-07-02 09:54:48
直播间叫卖“古董”
“坑老”骗局应严打
□潍坊融媒评论员 宋玉璐
据《法治日报》报道,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有不少主播在直播间自称“儿子”“女儿”,称呼直播间观众为“爸妈”,并以“避税”“避开监管”“人在海外,宝贝回国”和暗示珠宝文玩在二手市场的高回报率等为由,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以求未来升值发大财。这些直播间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多名受访者表示家中老人整日沉迷观看收藏品卖货直播,在直播间内疯狂下单,甚至贷款也要消费。
过去,骗子走街串巷、街头摆摊卖假古董行骗;如今,骗子把摊位挪进直播间继续忽悠,“表演”的剧本换汤不换药。
前期主播会进行长时间的剧情演绎和铺垫,打造弘扬正能量青年、隐世豪门家族成员等人设。随后便是“狗血”剧情,从婆媳矛盾、争夺家产、集团斗争到海外夺宝,一方直播间俨然成了“大戏台”,吸引关注、积累粉丝。之后,主播便大打“亲情牌”,自称“儿女”,亲切称呼直播间观众为“爸妈”。在一声声呼唤中,许多独居老人便迷失了自我,一步步深陷其中。
直播间里,主播会不断暗示这些商品的“高价值”,甚至承诺只是让人暂时“保管”宝贝,之后会上门回收或者让宝贝持有人参加拍卖会,可以高价变现,为消费者编织一个“闷声发大财”的美梦,鲜少见过这种架势的中老年人极易被煽动、洗脑,稀里糊涂就下了单。
一边是精心打磨的剧本,一边是沉迷于观看“古董”直播的中老年人,如此“点对点”式直播诈骗行为,让人不寒而栗。话术层层包装、剧本更新迭代,为的都是掏空手机屏幕前中老年人的“钱袋子”。家人劝不动、“古董”退不掉、钱财追不回,这都成了子女、亲属的心结。
然而光靠子女劝导是远远不够的,这次是卖“古董”,下次可能卖其他东西,打击网络直播诈骗行为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针对中老年消费者,更应该加强教育引导,增进其对网络直播技术、网络支付手段的了解,毕竟天下没那么多捡漏的好事。
直播平台要切实扛起责任,加强审核,把好“第一关”,对各类诈骗信息及时监测预警,减少诈骗信息暴露机会。执法部门则要织密防护网,构建犯罪惩治防范体系,多部门协作共同铲除直播诈骗滋生土壤。只有全社会共同发力,帮助中老年人捂好“钱袋子”,才能让网络直播诈骗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