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丨贯耳纳良言 ——清青花花卉贯耳瓶
潍坊新闻网 2024-07-05 10:35:49
贯耳纳良言——清青花花卉贯耳瓶
◎崔斌
贯耳瓶是古代工匠烧制瓶式的一种,瓷制。因颈部两侧贴附双耳,故名。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一般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
清青花花卉贯耳瓶 (资料图片)
贯耳瓶起源于汉代的投壶,投壶又叫“射壶”“矢壶”。投壶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和游戏。而投壶礼来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当时诸侯之间进行国事外交,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由于庭院不够宽阔或者由于宾客众多,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以投壶代替弯弓。春秋时期之后,投壶便逐渐替代了射礼,成为诸侯国之间宴会的一种礼仪。
《礼记·投壶》记载:“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可见玩投壶须分主宾,有饮酒助兴,有理论和才艺的展示,是一种贵族游戏。
贯耳瓶的两只耳朵呈直管状,某种程度上也有劝诫君王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含义,这也是贯耳瓶得到历代皇室青睐的一个原因。
贯耳瓶始烧于隋代,宋代南北窑场普遍烧造,在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流行于宋代。进入元代,贯耳瓶就逐渐变成了一种脖子细长的高挑造型,唯一不变的是器身始终带着两个耳朵。明清贯耳瓶又有新的发展,按当朝的釉色、纹饰方面来延续宋代风格。从雍正到乾隆,涌现了不少经典的贯耳瓶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海石榴贯耳瓶,白釉微泛青,青花呈灰蓝色,晕染。颈饰海水纹,耳绘回纹,肩饰蕉叶纹,腹绘缠枝石榴纹。该器青花发色、釉面、纹饰及造型皆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贯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荷莲纹贯耳瓶,颈、肩、腹部均绘荷莲纹,辅以海水纹边饰。此瓶肩部设计较宽,器物有稳重感,造型为乾隆时新创。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花缠枝莲纹贯耳扁瓶,器呈扁圆形,丰肩,长圆腹。通体青花装饰主题纹饰为缠枝番莲纹,辅助纹饰有如意云头、变体莲瓣纹等。造型隽秀,青花发色浓艳,为乾隆青花瓷的典型器。
青州博物馆的清青花花卉贯耳瓶,口径7厘米,高40厘米,底17厘米。直口,长颈,丰肩,鼓腹,腹下内收。颈饰对称贯耳,颈饰青花折枝花两组,肩绘青花缠枝花一周,腹部主题纹饰绘青花瓜果纹三组,腹下饰蕉叶纹。
此器端庄典雅,质朴古拙,刚中带柔。胎体精细,修胎一丝不苟,厚薄均匀。釉面光亮莹润,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釉面莹润如玉,青花沉胎沧桑感十足。
这件贯耳瓶上面的缠枝纹是瓷器装饰的纹样之一,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故称缠枝纹。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形成枝莲缠绕的缠枝纹。缠枝纹兴起在宋代,元、明、清三代盛行缠枝纹,多作主题装饰出现。
瓜果纹始见于唐代,唐宋两代陶瓷器上以葡萄纹和石榴纹较为多见,有缠枝葡萄、婴戏葡萄、婴戏石榴等图案,寓意多子多孙。元代青花瓷器上常以瓜果纹组成秋实画面,如青花大盘上多绘葡萄、西瓜、芭蕉与花草组成的秋实图案。明清两代陶瓷器上,瓜果纹样增多,表现方式有图案性与写实性两类,以青花、釉里红、彩绘及雕刻等多种手法及色彩表现石榴纹、荔枝纹、葡萄纹、枇杷纹、桃纹、西瓜纹、苹果纹、樱桃纹等,并在吉祥观念影响下,形成丰富多彩的吉祥纹饰。
蕉叶纹指以芭蕉叶组成的带状纹饰,特指以蕉叶图样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的装饰性图案,装饰性强,线条简洁规整,主要以划花为表现手法。
芭蕉别名绿天、扇仙,绿荫如盖,扶疏可爱,适合种植于庭中、窗前或墙隅。《群芳谱》中更有说道:“为窗左右,不可无此君。”也有诸多名句写到芭蕉,如:“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天地入喻指,芭蕉自观身。”
而蕉叶纹作为一种瓷器装饰图案,也有其独特美好的寓意。如芭蕉的叶大,“大叶”谐音“大业”,寓意大业有成、家大业大。
遥想当年士大夫的宴会之上,主人手捧箭矢,侍者捧壶而立,在主人再三热情邀请后,宾客恭敬不如从命,行投壶之礼。司射拿着筹码等裁判工具,掌握着壶的规格、箭矢的多少、酒器的品种、筹算的方法,记录着胜负,及时地按照投壶的制度赏罚。或投中,或失手,宾主在一片喝彩喧哗中,极尽了欢愉。而宫廷宴饮时,多用宫女代为投掷。李白就曾在觥筹交错里,欣然赋诗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古时的君王徜徉于书房,鉴赏着文玩之时,不免驻足于贯耳瓶边,想起来这一器物的寓意,凝视它直管形状的耳朵,再次自省:今日是否敞开心扉去倾听臣子们的劝谏,那一些良言虽然逆耳,可是真的入了心,会让自己清醒地关照江山社稷,拨散迷雾去开启一片天地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