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经济活力“潍”面孔丨刘会萍:让南方果儿爱上北方地儿

潍坊新闻网 2024-07-09 10:39:43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南橘北枳”的定律已被打破。在坊子区坊城街道水墨庄园,43岁的刘会萍将“南果北繁”成功实践,让“移来果香更觉甜”,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开拓了新路径、做出了新示范。

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即将迎来丰收。

  7月8日,记者走进水墨庄园的热带水果种植大棚看到,芒果、火龙果、西柚等热带水果在这里“安家”。“我们的火龙果即将成熟,现在已经进入管护的关键期。”刘会萍介绍,目前,水墨庄园已经建成20多个温室大棚,占地150余亩,成功引种驯化热带水果30余种,包括枇杷、嘉宝果、芭乐、沃柑、血橙等,每个月都有三四种热带水果可以采摘,实现了“随时可参观、四季可采摘”。

  以前由于运输路途远,南方水果大多是在尚未完全成熟时就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地区,再通过人工手段催熟,吃起来口感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刘会萍有了“南果北繁”的想法。

刘会萍在查看芒果的生长情况。

  然而要将南方水果顺利地移植到北方地区,却并非一件易事。刘会萍刚开始尝试“南果北繁”时遇到了不少挫折,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有些品种不是移过来就能成活。特别到了冬季,如果遇到一场寒流,大棚保温做不好的话,就会把棚里的热带水果树冻伤、冻死。”刘会萍说,还有一些水果对土质要求特别高,比如杨梅,对土壤的酸碱度比较挑剔。要想在北方种植并不简单,为了给果树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她对果树生长的土壤、温度、湿度、病虫害等实时监控,根据植物生长模型自动反馈调节。

一个个柠檬挂满枝头。

  今年是刘会萍“南果北繁”的第13个年头。多年的种植经验让刘会萍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和精细化管理。她引入水肥一体化系统,把水溶肥加入到施肥箱进行自动搅拌溶解,注入地下输水管道,替代过去人工灌溉和施肥方式,通过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热带水果跨季节、跨区域规模化种植。

  为了真正实现“南果北繁”,形成特色产业,水墨庄园与山东省果蔬研究所、潍坊市农科院等单位展开合作,通过专家现场研究指导,提高南方水果品种的驯化效率。同时,全面提升园区硬件配置,保证南方苗木的成活率和果品的品质。目前,庄园全部推广灌溉系统,不仅省水省人工,而且还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目前盛果期的果树亩产量能达到2500公斤以上了,收入相当可观。”刘会萍介绍。

棚内,血橙生长正旺。

  “南果北繁”作为一项创新产业,除了有情怀,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科学管理,让科技赋能特色农业发展。最近这几年,刘会萍开始用技术支撑来推动模式复制,进而实现“南果北繁”小众市场的产业化良性发展。她已成功推广复制以“南果北繁”为主题的园区20多家,促进水墨庄园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组建成立山东省“南果北繁”创新研究院,围绕“南果北繁”产业发展中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服务、人才培训、规划指导,促进双方的科技成果在潍坊市的转化落地。

刘会萍查看火龙果的生长情况。

  “我们现在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同时,还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带动就业。”刘会萍说,他们牵头成立“南果北繁”技术创新联盟,将更多科研院所的智慧引向田间地头,并通过联盟进行信息共享,较好地促进“南果北繁”的健康、良性发展。

  “既然选择‘南果北繁’,那就好好种,把它种出学问。”刘会萍将持续以创新为主导,进一步培育“南种北繁”水果新品种、研究设施农业管理新手段、探索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建设管理新模式,并及时总结产业模式,打造示范效应,让以“南果北繁”为主题的精品园区建设从规划投资到建设运营都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复制,带动更多人致富。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文图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