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献高原,青春和热忱在高原上绽放
潍坊新闻网 2024-07-10 14:54:56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西藏的蓝天总是那么澄澈,待在那里久了,人的心里也会变得澄澈笃定。援藏医疗队任重道远,有那么一些人如格桑花一样用青春和热忱在雪域高原上绽放,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王翠花便是其中的一员。小时候她看过一部纪录片,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不畏艰难一心为民,一腔热血洒边疆的英勇事迹,在她儿时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她渴望将来也能像孔繁森一样,为祖国边疆的发展做一点儿事情。如今,儿时的梦想终于圆了。
王翠花吸着氧在西藏的福利院给孩子检查心脏。
适应恶劣环境,积极着手工作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022年5月,山东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需要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拔一名技术过硬的超声医生,前往西藏执行为期3年的援助任务。王翠花接到通知后,瞒着家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家中年迈的母亲听说她要离开4岁的女儿和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去艰苦的地方工作3年时,第一个出来阻拦,她不想看着女儿离开温暖的家去高原受苦,但所有的劝说都无济于事,倔强的王翠花于2022年7月22日踏上了飞往日喀则的航班。她成为山东省第十批援藏医疗队的一名队员。
到达西藏后,那蓝蓝的天、洁白的云、巍峨的山让王翠花异常激动。然而随之而来的高原反应让她措手不及,虽然出发前在网上也了解过高原反应,但稀薄的氧浓度引起剧烈的头疼、呕吐、胸闷、失眠,折磨着一腔热血的她。每天需要服用安眠药、带着氧气管吸着氧才能入睡,早晨起床后鼻腔干燥出血成了家常便饭,但靠着坚强的意志力,这些困难都被她克服了。
短暂的休整后,王翠花来到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担任影像科主任。时值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甲医院复审,她借鉴援助派出单位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创建三甲时的经验,与科室人员同吃同住、加班加点完善各项制度、材料,最终超声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专家评审,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也成功创建为当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当看到科室只有3名医生,只有一台超声设备正常运行,而每天有100多位病人需要检查,常常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时,她积极向山东省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反映,并成功申请到一台超声设备,两个诊室同时开展,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为病人减少了等待时间,也可以接诊更多的患者。科室的硬件设施改善了,还有更重要的人员技能的提升,她想尽各种办法提升科内医生的超声诊断水平。在遇到典型病例时,王翠花会亲自示范检查,再手把手教会当地医生。同时,她注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的对照,收集每一个手术标本跟科内医生分享,验证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强化学习下,科内医生成长很快,从最初的一遇到疑难就喊会诊,到现在95%以上的病例能独立诊断,目前已培养本地进修生5名,科内医生3人。除了加强常规超声检查项目的规范化外,她还带头开展6项院级新技术新项目,以降低出生缺陷,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王翠花在西藏进行带教工作。
为了梦想而坚持,诠释坚守与风险
万里奉征命,一身何所求。在西藏一年的忘我工作,王翠花出现一走路就胸疼的情况,吃药也不见好转,不得不返回山东住院治疗,最后诊断为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同时还得了关节炎。这给了她当头一棒,因为肺动脉高压通常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一直是运动场上那个百米、跳远冠军的她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当得知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离开高原的时候她沉默了。3年的任务才完成了三分之一,多年来的梦想怎能戛然而止?医院的领导也劝说,实在不行就撤下来,但王翠花说:“换了其他人到西藏,还是同样会经历高反,身体同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一个人能承受的,就不要让两个人再去尝试。”深思之后,她带着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安立生坦、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十余种药物又毅然返回了高原,丈夫给她购置了制氧机放到医院,从此她每天带着鼻管、吸着氧工作,尽管有诸多不便,但能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就是最大的荣幸。她的工作得到山东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的认可,2023年获“援藏先进个人”的称号。
2024年6月底,日喀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需要选拔一批超声专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肝包虫病疗效超声评估工作,需要到海拔5000米的高原,王翠花又踊跃报了名,带上制氧机到日喀则市13个县100多个乡为3000名肝包虫病患者检查。根据疾控中心反映的既往超声评估不精准、临床用药存在盲区等问题,她又查阅相关资料,设计了超声评估模板,准确将肝包虫病精确分型体现在超声诊断报告中。海拔4500米被称为人类禁区,她首站是从海拔3800米到达海拔4770米的仲巴县,又一次次经历着头疼、恶心的极限考验,每日披星戴月、翻越崇山峻岭奔波2个乡镇卫生院,给牧民进行疗效评估。山东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管理严格,每日需两次上报身体状况,在仲巴县她头疼呕吐,2天滴水未进,甚至晕倒在工作中,但在汇报身体状况时,只敢报稍微不适。她怕领导担心,怕不能完成任务,她说只要生命还在,脚步就不停歇。她认为此生最大的荣幸,是也可以像孔繁森一样,用爱谱写新的诗篇。
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她觉得对老人对孩子有许多亏欠,但是家人理解她,也希望她能完成心愿,她在西藏的点滴终将镌刻在她的生命历程中。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常方方
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