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中流转 大田彰显活力——潍坊峡山区岞山街道激活增收致富新引擎

潍坊新闻网 2024-07-11 16:05:29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潍坊峡山区岞山街道共有耕地6.5万亩,其中粮食面积5.1万亩,蔬菜及其它作物面积1.4万亩。近年来,岞山街道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大田托管”新模式,培育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经营户、村集体和村民多方共赢。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完成土地流转3.27万亩,占比50.3%,其中50亩以上土地流转1.8万亩。

集中流转土地后,发展起土豆等作物多元化种植。

  精心谋划 顶格推进

  岞山街道将土地流转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强化组织保障。全面摸排土地情况,打破村庄边界,形成社区连片的大田模块,充分挖掘土地流转潜力。同时,督促社区制定流转计划,每月督导,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氛围。去年10月份以来,流转土地5031亩,其中,坡立村仅用1周就流转土地600余亩,展现了大田流转的岞山速度。

  强化考核调度。街道制定了“土地流转”工作考核办法,将流转数量和占比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与村党支部书记绩效工资挂钩,激发村“两委”班子干劲。紧盯秋收、麦收关键时间节点,实行日调度、周通报,促进工作快速落实。注重政策宣传。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大田托管的正确引导,在颜家庄、南夏湾等典型村庄召开现场交流会,引导各村算好“增收账”,消除各村的畏难情绪。同时,利用横幅标语、广播喇叭、微信公众号、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和先进典型,打消群众顾虑,加速工作推进。

  完善服务 要素保障

   全面完善设施配套,岞山街道依托项目建设带动,配套建设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有效补齐农业基础短板,持续增强土地流转发展后劲。2023年,投资1720万元,建成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打机井10眼,新上变压器10台,疏通排水沟20.79千米。投资700余万元,实施水网联通工程,全面提升农田防洪抗灾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土地流转提供基础保障。

  持续做好服务保障。街道建立全流程服务机制,从地块考察、清障到签订合同实行专人包靠,及时解决矛盾纠纷。主动对接坤鹏农业、金丰公社等客商,现场考察土地资源情况。对经营大户提出的设施配套要求全力保障。2023年,在了解到多户客商对久远埠村周边地块因缺少变电设备,流转意向不强时,街道立即协调供电部门安装变压器,解决电压不足等问题,得到了投资客商的认可,最终流转久远埠村土地760亩。为满足金研大樱桃园区出行需求,投资285万元,硬化道路3326米,实现与潍峡北路、永大路双贯通。

  不断培育经营主体。街道强化新农人培育,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全街道共培育农业园区15个,林果园区16个,发展适度规模经营5000余亩,实现群众增收400余万元。其中,去年10月份以来,流转土地1572亩,发展特色园区6个。

  示范引领 全域推广

   探索全域土地流转新模式。岞山街道在颜家庄村率先试点土地模拟流转,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通过农户与村委签订委托合同的方式,顺利流转土地1006亩,基本实现了全域土地流转,村集体每年增收近40万元。街道充分总结颜家庄全域土地流转新模式,在全街道逐步推广。完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积极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体作用,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流转。以南夏湾村为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按照“集体经营、自负盈亏,保障租金、稳步增收”的方式,流转土地320亩,种植小麦、玉米,每亩年纯收益900元,村集体年收益近15万元。今年麦收,合作社的高产田亩产小麦720公斤。下步计划再流转土地130亩,规模发展至450亩。为扶持合作社发展,街道党工委积极帮助协调办理设施用地,建设晾晒场和农资库,进一步提升种植收益。

  打造千亩流转示范区。在街道东部戈田、留戈庄社区探索千亩土地流转示范区建设,打破村庄土地边界,形成成方大片,便于土地流转。前期,两个社区多次联合召开村党支部书记会议压实责任。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千亩示范区选地已基本敲定,正在组织签订模拟流转合同,秋收后即完成土地流转。

  据悉,岞山街道将深入扎实开展土地流转和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激活增收致富新引擎,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真正探索出一条集体增收、农民增富、农业增效,经营户、村集体和村民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文

  图片为资料图

  通讯员 : 于海洋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