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手中救下女学生
潍坊晚报 2024-07-11 16:37:02
原安东沙河镇站。
李振远祖籍寿光,祖父李森因生活所迫闯关东,落户安东(今称丹东)沙河镇。小时候的李振远既要上学,又要照顾残疾的弟弟和做家务。他学习很优秀,且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在高中时曾从日本警察手中勇救女学生。
祖父举家闯关东
落户安东讨生活
李振远(1914—2000)的祖籍是寿光县李家宋村(今寿光市田柳镇李家宋村),这里北临渤海莱州湾,近海都是盐碱地,地瘠民贫。清朝末年,寿光旱涝灾害频仍,蝗虫、冰雹也是时有发生,庄稼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情。
1897年春,李振远的祖父李森被迫携儿带女闯关东。临行前,他告诉孩子们:“咱祖上是明代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到山东的,现在咱们又要迁移了,可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我们的根啊!”
他们一路乞讨,不知走了多少个日夜,在一个夏天到达了一处河滩。放眼望去,这片黑土地长满了茁壮的玉米,李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喜悦。于是,他们就在河边搭起窝棚,与同行的几位乡亲住了下来。
这块河滩地处安东(今称丹东)沙河镇,这条河就是鸭绿江的支流大沙河。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快到入海口时有一个90度的大转弯,李森就在这里帮山里放木排的人拉木头上岸。祖母则在江边,为船家缝补船帆,补贴家用。后来,李森一家在附近的元宝山上建起了三间泥草房,一家人就这样安顿了下来。
李森原有七个孩子,大女儿早逝,老二是男孩,取名李献顺。老三叫李献玉,就是李振远的父亲。李献玉20岁时,奉父亲之命回到老家山东寿光,娶舅家表妹丁氏为妻。1914年2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李振远在寿光出生了。1916年秋天,在寿光实在生活不下去的李献玉又挑着不满3岁的李振远回到安东。
飞来横祸弟弟瘫痪
突遭变故少年当家
1919年,李振远的弟弟李振刚出生了,1周岁时因一次意外下肢瘫痪。李献玉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李振远身上,在李振远7岁时,将其送进安东县立第一小学读书。母亲因为弟弟治疗无望,悲痛去世。那年,李振远8岁,弟弟3岁。从此,照顾弟弟的重任就落在了李振远身上。弟弟不能站立和行走,大小便全靠李振远背着去上。祖父、祖母在时,常常帮助他照顾弟弟。祖父有时上山打野兽,经常带上李振远,使他练就一手好枪法。这是自娘亲去世后,他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但好景不长,祖父也因劳累过度,不到50岁就病故了。
根据祖父的遗愿,祖母要带着祖父的骨灰回山东寿光。临行前,祖母用旧布给两个没娘的孩子做了过冬的棉衣裤,放在孩子们睡觉的炕上,含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踏出了大门。看着祖母的背影,李振远伤心地背着弟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此时11岁的李振远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和孤独。他经常望着老家的方向,盼着祖母早日回来。
家里的一切事情都落在李振远的身上。每天一大早,父亲李献玉就要赶着去上班,李振远要早起生火烧水,热早饭,打扫卫生,照顾弟弟。中午,请邻居帮助照看弟弟,他在学校吃带的剩饭。放学后还要到山上捡柴火,挑水,做晚饭。晚上哄弟弟睡觉后,才有做作业的时间。两个孩子孤苦伶仃,李献玉工作忙又不会做饭,只能每天买点干粮给孩子们,这一家人就这么一天天熬着。后来弟弟逐渐长大,学会了用双拐慢慢拖着双腿走路,基本能自理,还学会写字、说书,李振远也就放心了。
扳道岔令日军车相撞
回寿光接受革命启蒙
李振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安东东边道林科中学。他最喜欢上历史课,因为历史老师能给他们讲很多道理(许多年后,他才知道历史老师是共产党员)。历史老师悄悄告诉学生们,自“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就践踏到安东的土地上,压迫中国人民,侵占中国土地,掠夺中国财富。
安东被日本人修的铁路分隔成两个部分,由横跨铁道的高架铁桥相连。李振远家正好住在沙河镇青龙街的小山上,这里住的都是穷苦人。青龙街有一口甜水井,是整个青龙街上百户人家饮用的救命水。日本人建铁路附属地,把甜水井围在铁丝网内,不准中国人打水。青龙街的人要想喝水,就得绕道走很多路,到别的街区挑水,大家恨透了日本强盗。中国学生每天上学、下学全要走高架铁桥。日本学生仗势欺人,故意拦住不让过桥,还经常打骂中国学生,有时还用气枪把中国学生当活靶子打。中国学生予以还击,事情闹大了,中国警察就抓中国小孩教训一顿,却从来不敢惹日本人的孩子。李振远就是在这样一个被外来侵略者欺辱、当局无能的环境中长大的。
对于日本人在安东的种种暴行,李振远看在眼里,痛在心头。16岁时,趁天黑,他悄悄扳动了铁路上的道岔,使鬼子的两列军车相撞,其中一列撞翻了好几节。鬼子气急了,沿街到处抓人。于是祖母带着他回到了寿光老家。
在寿光,李振远认识了褚景塘和王怀之。褚景塘和王怀之都是1911年出生。褚景塘1929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寿光县立中学支部书记。王怀之1928年加入共产党。经他们介绍,李振远来到寿光县立中学,参加了由共产党领导的青年进步读书会,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在寿光住了两个多月,使他学到了不少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打开了眼界。不久,他接到父亲来信,让他赶回安东,参加升学考试,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寿光。李振远顺利地考入了安东林科高中。
放学路上遇不平事
阻止日本警察作恶
1931年某一天的放学路上,李振远和好友胡京良在大沙河桥头附近,突然看到一名喝醉酒的日本警察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拦住一名女中专生,并企图对其实施强奸。女学生不停地哭喊着,周围的人越来越多,但日本警察有枪,没人敢上前。
就在那家伙要解自己衣服的一刹那,李振远朝胡京良递了一个眼神,两人一起扑了上去,死死摁住日本警察。日本警察丢下姑娘,翻身用力压住了李振远,想把他掐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胡京良拿起酒瓶,猛地向日本警察的后脑勺砸去。这时突然有人喊:“杀人啦,学生杀人啦!”周围的人们吓得一哄而散,姑娘被好心人救走。李振远趁机推开日本警察的尸体,解下他的手枪,与胡京良把尸体推下河,撒腿就跑了。
等到天黑后,李振远摸黑回到家。当他把救女学生的事告诉父亲时,父亲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日本人未必知道是你们干的这事,现在赶快把衣服换了,把枪藏起来,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明天继续去上学。不过,以后要多加小心。”不出所料,第二天日本警察来到学校清点人数。但他们还不知道是谁干的,只是怀疑学校的学生。校方害怕日本警察还来找麻烦,就把那天没来上学的学生全部开除。恰巧胡京良没有到校上学,李振远替他请了假,但校方依然坚持把他除了名。虽然李振远继续读书,但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唤起了他的爱国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