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援疆,让口腔事业为新疆百姓造福

潍坊新闻网 2024-07-16 09:54:54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医者仁心,不负韶华。生命的价值在于其精彩神奇的过程,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增加它的精彩度,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杨杰就是这样一个孜孜不倦倾情追求生命精彩度的人。2023年10月,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远万里赶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疆之路。这期间,他在那里建成了口腔科,让当地百姓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口腔疾病。“让这里的百姓笑口常开是我的心愿,只希望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7月15日,杨杰接受采访时说。

  建成“口腔科”,实现从“0”到“1”的跨越

杨杰进社区义诊

  谈及援疆的初衷,杨杰表示,当初学医就是为了能够帮助他人解除病痛重获健康。现在作为一名医生,自己最欣慰的便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一位又一位患者,每当看到他们重获健康时露出的笑容,他都觉得倍感欣慰。他深知新疆地域广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许多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得到救治而饱受着病痛的折磨。所以,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这片土地上的患者带来希望,为那里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杨杰来到头屯河农场医院之前,作为当地条件相对落后的社区医院,医院仅设有中医康复科和老年病科两个科室,当地居民要是出现口腔问题,只能到百公里以外的乌鲁木齐市就诊,十分不便。部分年纪大、身体不便的老人,就只能拖着、挨着,忍受着口腔疾病的困扰。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其实,牙疼不仅是病,而且病因多样。找准病因、对症治疗,让牙齿不疼、好用又美观,既是技术活,也是一门学问。

杨杰查看患者情况

  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为了尽快让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口腔问题带来的痛苦,杨杰不顾环境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一头扎进了医院口腔科科室的建设当中。在建设过程中,不管是科室的装修,还是口腔科医疗器械器材的购置、安装,他都亲力亲为,在装修过程中,他还亲自体验了一把和水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口腔科便正式建成并开始运营,实现了从“0”到“1”的里程碑式的跨越。

  杨杰表示,口腔科建成后,他感到无比激动,甚至比当地的百姓还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住在这里的百姓再也不用跑到百里外看口腔疾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能有这样的经历,他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

  规范和培养并举,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口腔队伍

杨杰开展了院内第一例种植牙

  自2024年3月口腔科建成至今,门诊接诊病人数量已达500余人。口腔科的建成运营,让当地老百姓终于实现了就近就便解决口腔问题的心愿,尤其是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更是福音。口腔科建成仅一个月,杨杰医生就收到了一位维吾尔族阿姨赠送的锦旗,阿姨满怀感激地说:“杨大夫,感谢你帮我解决了一个困扰我多年的大问题,要不是你我还得忍受痛苦,现在街坊邻居们牙有毛病的都来找您看了!”

  为了建立一个崭新、规范的口腔科,当地设施设备这些硬件基本是零,杨杰从山东联系种植设备。设备的问题解决了,更重要的还需要专业人才。他深知援疆时间有限,需要做的工作千丝万缕,对此他都要逐一理清,要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工作队”。他积极开展口腔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创新带教模式,采用“每周授课+病例讨论+实操带教”的形式,帮助口腔科医护人员提高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截至目前,杨杰已为医院培养口腔科业务骨干2人,开展培训200余次。

杨杰在当地幼儿园进行卫生宣教

  作为一名援疆医生,杨杰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到当地的学校、社区开展口腔卫生的科普教育宣传。将口腔健康的种子播向当地百姓。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前往幼儿园、学校、社区,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答疑解惑,向群众普及口腔医疗知识和健康保健常识,增强当地群众的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变“治”为“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援疆精神,也充分体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师职业精神。

  最后,杨杰告诉记者,在口腔医学领域,他愿带着团队带着激情跋涉,努力让更多牙病患者笑口常开。他对有限的援疆时间有很强的紧迫感,他要利用有限的时间争取做更多的事情。作为援疆队伍中的一员,杨杰用情用心用力地工作,将工作热情奉献给患者与同事,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为援疆工作的动力,为援疆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常方方/文图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