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为“情绪”买单 别被情绪左右

潍坊新闻网 2024-07-17 11:24:31

为“情绪”买单 别被情绪左右

□潍坊融媒评论员 于哲

  据《半月谈》报道,《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和忧郁水平比其他年龄段都高,来自工作、家庭、金钱、健康的压力成为焦虑的主要来源。这使得年轻人的一些消费需求从功能性向情绪性转变,情绪价值越来越成为年轻人选择消费的重要因素。契合情绪诉求、为心灵按摩的情绪经济适时而生,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的新支点。

  近两年,“年轻人在网上买情绪价值”的话题受到关注。一段时间以来,一种新型虚拟商品在年轻人中悄然热销。几毛钱的“爱因斯坦的脑子”,买下后据说“能自动长到自己的大脑上,可能会悄悄变聪明”;出门带一瓶“好运喷雾”,经常喷一喷,祈愿每天有个好运气、好心情……

  虚拟情绪商品的热销,缘于年轻人情绪消费的需求。当“90后”和“00后”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习惯与需求正在重塑着消费市场。相比于上几代人“勤俭持家”和“细水长流”的传统观念,“取悦自我”的年轻一代所崇尚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愈发突出。从消费观念的变化来看,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式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情绪价值买单也是一种自我奖励和自我关爱的方式。据《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近一半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消费。

  情绪消费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漏洞,比如泄露消费者隐私、提供不正当服务、不合理收费等。因此,要警惕情绪经济可能产生的一些风险。虚拟的商品虽然能够带来精神上的舒缓,但在现实世界中仍然要受到法律的诘问。

  对于售卖虚拟情绪商品的商家来说,应对商品功效、交易流程、售后服务等作出明确公示,提醒消费者所购商品的特殊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作为消费者,对其可能存在的消费陷阱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年轻人要防止频繁购买,也不要轻信虚拟商品的某些功能,以免误入自欺欺人的窘境。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更好地规范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投诉和预警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情绪消费可以为年轻人提供陪伴与宣泄渠道,为孤单的生活增添些许快乐。但情绪消费的赏味期是短暂的,还是应在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真正提升自身的能力,让个体的情绪得到充分关照,实现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