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南部新城擦亮“临朐之窗”——临朐县冶源街道高质量发展综述

潍坊日报 2024-07-18 09:10:38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乡镇兴则农村兴,乡镇强则县域强。夏日时节,走进临朐县冶源街道,感受着镇域经济的发展魅力和活力,这里跃动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心,这里花椒基地浓浓的椒香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这里连片的葡萄园、河道上的荷花池宛若一幅幅彩墨画卷,汇成了乡村振兴的五色风景线,在大地上铺陈着一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鲁中水乡、北国江南”靓丽名片。

   临朐南部炫然起新城,冶源街道紧扣“县城副中心”发展定位,主动对接县城、服务县城、融入县城,全力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南部新城,推动各项工作“争一等、争第一、争一流”,推动全域蝶变跃升,奋力争当临朐建设先行者。

   1至6月份,冶源街道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1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2.4%,提前一个月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党建领航

构筑南部新城“四梁八柱”

  镇域作为“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关键节点,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城副中心”,如何定位发展坐标?

   冶源街道驰而不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两头、带中间,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星火燎‘源’”特色党建品牌,充分激发了村干部队伍“在冶源 爱冶源”的情怀责任,开工村级民生实事39项,傅家李召新村北大街铺油、玉皇庙村丹参种植项目、宫家坡村污水改造工程等全面完成。在10个社区中以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为原则,出台《村级班子提标育强行动方案》,在互学互促互评中提升“领飞”本领,以“关键少数”带动整体村级队伍全面过硬,街道典型村数量过半。狠抓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街道班子成员示范引领,实现分管带中层、中层带一般干部的良好氛围,开展“一线解说、撰写信息、轮岗锻炼、擂台比武”等四大活动,召开中层干部擂台赛、青年干部座谈会,新选拔24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中层,一支“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的青年铁军让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满满……一个个特色活动成为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力引擎。

   今年,冶源街道党工委着眼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提出建设“四个冶源”。

   ——建设富裕冶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工业经济、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建设美丽冶源。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生态振兴,用好老龙湾、海浮山、冶源水库等山水资源,真正形成“一泉、一山、一湖”特色景观带,探索一批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成功经验,打造美丽冶源样板。

   ——建设幸福冶源。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繁荣社会事业,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幸福冶源成为响亮名片。

   ——建设宜居冶源。围绕建设高品质新型城镇,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提升城镇能级活力,努力把冶源打造成本地人为之骄傲、外地人为之向往的宜居之城。

   “我们精准定位、找准路径,着力建设‘四个冶源’,全力打造更好南部新城,以一域之进为全县发展大局增光添彩,为建设富强生态幸福的更好临朐再攀高峰、再立新功。”冶源街道党工委书记常敬伟说。

工业强镇

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走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祥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眼前一片忙碌。去年,公司全年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20%,今年全力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走进潍坊清雀航包装有限公司,每天有100多万只瓶盖从流水线上“飞奔”到大市场,深耕研发带来的智能化激发了新动能,2024年,公司销售额预计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20%;位于宝山工业园区的潍坊昕昱食品有限公司是专业的中西餐标准食材制造商,全部采用德国进口的先进生产设备,实现全自动化作业,产品进入全国一二线城市,其中西式产品在海南三亚市场占有率达到70%……

   面对发展的好势头,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企业的快速发展多亏冶源街道和上级部门的帮助,让企业发展有了“定心丸”和“助推剂”。

   企业强,则经济强。今年以来,冶源街道将企业和项目建设作为拼经济的主战场,坚持“工业强街”战略不动摇,立足宝山、杨善、冶泉、洼子4大工业园区,依托新型材料、环保设备、高端包装等6大主导产业,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园区配套重点,大力抓培育、抓招引、抓创新,深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龙湾品牌”,为辖区626家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工作专班包项目、党支部书记包拆迁、机关干部访企业”活动为抓手,冶源街道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建立完善“日了解、周调度、月分析”机制,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率更高、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现场调研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密切关注3类重点行业和20家骨干企业运行态势,靶向施策,及时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发挥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全面夯实工业全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年以来,街道主要领导带队先后遍访重点企业51家,召开26家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务虚会,先后解决问题167个,助力辖区企业多次获评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荣誉,数量位居全县第二。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如既往地把企业家当家人,把企业的事当家事,与企业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多年来,随着宝山工业园入园企业增多,企业对排污的需求更加迫切,亟需配套铺设排污管网。今年冶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经过细致调查与多次研讨,组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18.7公里,由副科级干部全天盯靠,对雨、污水管网进行续建。目前,该项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正处于快速推进阶段,7月底完成后将大大提升雨污水分流排水能力与污水集中管理能力,切实改善工业园区水环境。政企协力、干在实处。园区企业众多,大型车辆往来频繁。道路管护提升也是工业园区环境维护重要的一环。目前,职教中心北侧冶一路等4条主要道路进入招投标阶段,8月底全面修缮,重新铺设路面,共近5万平方米。

   围绕强链延链补链,街道倡树“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责任意识,深入实施“招大培强”行动,先后赴上海、哈尔滨、福建、青岛等省市招商6次,企业参展中国环博会、国际橡塑展,签约落户总投资24.7亿元的新项目12个。加快推进总投资35.1亿元的力硕环保、安恒新材料等15个重点项目建设,专班专人推进祥龙新材料、明硕环境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雄风医疗、广亚新材料、三和食品3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项目。

   面对土地资源存量不足尤其是工业项目用地捉襟见肘的问题,冶源街道解放思想,打破要素“天花板”,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涉及老崖崮、井头等村181户村民的工业用地拆迁,为7家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约700亩土地,打破土地制约,换来企业发展“一片天”。7个项目投产达效后,年营业收入可达19.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00万元。其中“明硕环境年产20万吨环保脱硫药剂”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生产20万吨脱硫药剂和500台套脱硫装备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10亿元,脱硫药剂质量和规模将居国际前列。

   “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强街’战略不动摇,以打造营商环境‘龙湾品牌’为抓手,打好‘服务企业牌’强化高质量保障,打好‘创新招引牌’带动高质量转型,打好‘项目开工牌’护航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冶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董锐表示。

拉高标尺

绘就“龙湾水乡”乡村振兴新图景

  今年以来,冶源街道拉高标尺,立足镇域资源禀赋,深入落实市委“双百双千”工程要求,抢抓“市级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改革试点”重要机遇,加快片区产业水平、建设水平、治理水平、富裕水平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在全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上走在前、作表率。

   按照“村庄相邻、产业相近、村企联建、合作共赢”的原则,冶源街道以片区化发展为抓手,以融合化发展为路径,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要素散、布局乱、规模小、村庄空等问题,打造了“古韵龙湾”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党组织引领解决谁来振兴的问题。成立片区党委,整合村党支部21个、农综服务中心、经管站、新媒体协会以及龙头企业党支部4个,聚焦葡萄、西瓜、花椒、樱桃、冷水鱼养殖5大产业,发展葡萄10000亩、西瓜2000亩、花椒5000亩、樱桃6400亩、冷水鱼养殖450亩,总共23850亩,组织片区内6大类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带动400余户集聚发展。片区党委与省葡萄研究院签订人才服务协议,以3年20万元的形式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各村党组织发展金手指、摩尔多瓦等葡萄新品种10个,辐射红新、尧洼等周边6个村,新品种葡萄种植面积近300亩,实现葡萄产业抱团发展、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栗沟花椒通过片区党委牵头,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积极对接,今年4月份成为北京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依托冶源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由党工委牵头,每年孵化三文鱼苗800万条,其中80%用于鱼苗销售,销量占全国市场约30%,销往辽宁、河北、山西等冷水鱼养殖基地,年营业额约4000万元;而10%用于养殖成鱼,年生产加工三文鱼片近100万公斤,占据国内消费市场约10%,年销售额约48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三文鱼主要供应基地。

   ——设施投入解决如何提高质量问题。投入110万元,改造提升生产路2.3公里、新打机井13眼,运输灌溉更加便利;争取衔接资金在栗沟修建1条生产路,花椒外运更方便。为解决雨期葡萄裂果问题,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每亩补贴2万元,共补贴200万元用于搭建葡萄遮雨棚100亩,亩均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5万元;争取专项资金建设花椒深加工车间、冷库等设施,实现研发花椒新产品、保证品质、拓展市场的多赢,预计9月底全面完成。

   ——品牌引领解决销量少、知名度低的问题。成功申报“三品一标”8个,其中栗沟花椒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鲜尚芳猕猴桃商标顺利获批。13名本土知名网红开展直播直销,农特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冶源街道也获评中国淘宝镇。依托“老龙湾鳟鱼”这一知名品牌,凭借冷水鱼养殖悠久的发展历史,冶源每年为三文鱼近海深水网箱“财金海上粮仓壹号”“深蓝1号”“深蓝2号”等供给海洋渔场专用鱼种50万条,市场占有率达到山东周边海洋渔场的9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成功打出冶源冷水鱼养殖金字招牌。

   ——延伸产业链解决如何提高利润的问题。围绕葡萄生产周期,有的直接流入高端市场,有的通过深加工制作水果罐头,还与山东春华葡萄酒业合作开发“力菲”葡萄白酒,产品附加值增加30%以上。花椒则用来研发花椒油、花椒酱等产品10余种,推动栗沟花椒系列产品进中百、进华兴,产品附加值增加20%以上。鱼子酱被称为“黑色黄金”,冶源深挖鲟鱼附加值,发展鱼子酱产业,年稳定供给养殖年限8至10年、重量50公斤左右的鲟鱼共600吨,可产出鱼子酱80吨,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2.9%,终端市场售价可达每斤万元以上,是国内重要的鱼子酱产业中心。

   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冶源街道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之路更加宽广、更加光明。

融合资源

全力争创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

  走进北杨善村剪纸传习中心,一幅出自村民之手的剪纸长卷《百年历程》获评“山东工艺美术协会金奖”,凝结着创作匠心的作品散发着红色文化的魅力。不仅如此,非遗党建联盟也在这里大放光彩,让这个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北方古村落代表成为融合资源擦亮文旅名片和发展特色文化新场景、新业态的一个缩影。

   立足红色、非遗、散曲等文化资源,挖掘“名泉、名画、名砚、名人”特色内涵,冶源街道创新“文旅融合、景村共建、互惠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打造特色亮点,开展老龙湾、海浮山整体规划及改造提升,建设老崖崮红丝砚博物馆,重启琴口“黄石崖”瀑布。“五一”期间游客人数创新高,26项特色非遗深入参与中外交流,举办文旅活动35场,创新黑陶特色文创产品200余种,将白塔藕池、红新黑陶、王舍葡萄等串点成线,打造“一泉一山一湖”文旅廊道,片区老龙湾、巨洋湖、海浮山等自然风光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冶北村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改造提升竹泉路西段、龙岗路等6条15公里镇区道路,全面完成镇区及南二环绿化4.8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绿化节点6处,南二环李召大桥成为城南新地标,推动城镇建设更富活力、更有精气神,也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

   冶源街道强化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发展新路径,折射着冶源街道盘活辖区山水文旅资源,打造冶源特色文旅示范带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建设特色文旅片区,围绕特色风景名胜,通过设置灯光秀、发展夜经济,建设自然风光沉浸体验区;依托非遗党建联盟、新媒体协会,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打造“冶源之窗”展示平台;发挥缤纷童年游乐场、凤莲秘境等景区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本土知名网红宣传推介、设置爆款打卡点等方式,建设文旅娱乐消费区,让八方来宾感受这座名镇的丰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迷人魅力。

   打造文旅示范乡村,围绕富有农业产业、乡俗文化、特色节点等元素的王舍、冶北、琴口、白塔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提质建设农家乐、主题民宿等服务设施,承办葡萄采摘节等活动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推动村庄农文旅加快发展。

   以临九路为轴,从高空俯瞰冶源大地,“五纵七横”示范街区风貌崭新,城镇中心区域的老龙湾、海浮山、巨洋湖等特色地标突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互动,一幅写意的宜业宜居城镇新图景正在铺开。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不变的是巍巍屹立的海浮山,巨变的是冶源街道发展的面貌与步伐,一个高品质城镇建设新样板让省级中心镇带动作用愈加凸显,一座南部新城熠熠生辉,不断谱写着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莉莉/文

通讯员 : 彭嘉钰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