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 | 梅间古意长——明马远(款)山林归樵图

潍坊日报 2024-07-19 09:53:11

  梅间古意长

  ——明马远(款)山林归樵图

  ◎崔斌

  马远(款)《山林归樵图》,曾名《枯木双樵图》,现藏潍坊市博物馆,纵143.5厘米、横76厘米,绢本,水墨,为明朝画家仿马远的画作。

  明马远(款)山林归樵图 (资料图片)

  画面左下角署“河中马远”楷书小款。画面左下角、右上方及右下角多方鉴藏印。该画作的明人书画气息鲜明,表现了明代画家对马远画风的倾慕追随。

  马远(款)《山林归樵图》,绘画两位樵夫肩负柴薪、相携而归的情景。画面以大斧劈皴绘出山石、坡路,用笔凝练,水墨酣畅。梅树虬枝、人物衣纹的线条遒劲有力、生动丰富、跳跃提转、浓淡相宜,有非常明显的书写意味,行笔过程中注重使用篆隶笔法,符合明代浙派山水画中人物所占比例较大,又往往带有故事性的特点。

  这样局部树木山石的密集,令人想起马远的《商山四皓图》。这画卷的卷尾,以树石组织起密集的画面,山石采用马远所开创、画史著名的“大斧劈皴”。树木也是南宋画法,用笔流畅淋漓。

  《商山四皓图》画卷的中段转入山中,可见商山四皓一人策杖,两人对弈,还有一人倚松观棋。作为表现画题的重点,此处四皓以及童子的画法,衣纹劲健,神色丰富,动作自然,其中一人挽袖落子的动作尤其生动。“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四位隐居商山的著名学者,即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

  马远(1140年-1225年),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其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形态画梅树,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马远的《晓雪山行图》,描绘一位猎主带着野山鸡和两驴子满载而归的情景。画面用大斧劈侧锋直皴山石,下笔爽利果断,画树简括,枝条劲健。作者以局部取景,来表现当时人们的生活。《山径春行图》画高士携一抱琴童子行山径中,山径的石头用大笔刷扫,左上角露出重叠的山峰,笔简意繁,树干画法如石,一鸟飞于空,一鸟蹲于枝,柳枝在空中起舞。

  如果说,大多山水画家着意于胸中的丘壑,皴擦点染着大江大河,呈现着雄浑的全景之气势,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那么,马远的部分作品,则是惯于定格某一瞬间,善于捕捉人山石树木的纹理走向,聚焦人物的生动情态。

  再次回到这幅《山林归樵图》的情境。

  图中画山崖侧立,嶙峋奇峻,衰草点点诉说着苍凉。一些藤蔓类植物垂散在石缝间。几株老树在绝壁之上坚强生长,虽然仅仅可见其根桩,却可以想象它们正伸展在画面以上的空间,苍劲有力。低处的山岩上,一棵硕大的老树自崖壁间横空出世,主干遒劲,取苍龙探海之势,枝条弯曲回旋,有着无穷延伸的意境。其枝干的芜杂繁多,树洞的累累存在,都在表述着苍老。主枝上的叶片已经落光,枝干的末端,却还有或浅淡或浓墨的树叶立于枝头。这叶子是树木的生机所在。

  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画面呈典型的S形构图,令人的视线从左上方的山崖进入,顺山势到达老树的树冠树枝,到负薪行走的樵夫,又转回树根和山石。樵夫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画眼。画面表现了樵夫收工晚归的恬淡幸福景象。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占据画面的中心大部分,结合山石、坡道,仿佛作者正站在一处山石之上,俯视着山间小路,此时一对樵夫优哉游哉从山中砍柴归来,走进了作者的视野。两人虽然弯腰躬行,却似乎不太疲惫,走路的间歇,两人相向交谈起来。画面剪裁、构图新巧,有着闲适满足的情趣。其间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劳作一天终于归巢的安逸。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马远的山水画求新求异,布局奇巧,因此有评价他的说道:或峭峰其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写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一人独坐。

  画面近处山石运用大斧劈皴法,清刚猛烈,简练概括。远处坡石则先用重墨勾出轮廓,再渲染、晕淡,产生微妙的明暗过渡。这种画法没有层层积染,却更加有感染力。

  画面左方严密,老树密不通风,右上方留出空白,引人遐想。真的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虽说这是仿马远的画品,其也颇得马远的神韵,画面构图不俗,正是山不见巅、树不见顶的边角截景。这真的很像摄影构图的“特写”,突出了主体,改变了比例,抓住了灵魂。

责任编辑: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