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业兴旺 阡陌沃野绽新颜——昌乐县营丘镇谱写高质量发展多彩篇章
潍坊日报 2024-07-26 10:12:26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国家级生态镇、中国拖拉机基地镇、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最美生态文旅小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平安农机示范镇、山东机械铸造第一镇、山东省百亿产业集群镇、山东省书香之乡……近年来,一个个国家级、省级荣誉陆续花落昌乐县营丘镇。这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蕴含着营丘镇调结构、激活力、行稳致远的发展新思路,是营丘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握机遇、齐心协力、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的成果。营丘镇,正一路高歌猛进,乘势而上谱写高质量发展多彩篇章。
镇区全景
党建引领有力 凝聚发展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营丘镇寺后村昌乐健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13个高标准温室大棚。
“今年春天种的富硒2K小糖丸,口感酥脆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一亩地收入大约在两万五六千块钱,不仅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王思利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杨家楼村党支部引进昌乐仙印谷玫瑰园这一优质项目落户村内,建设60亩玫瑰园,打造玫瑰花全产业链;清泉官庄村党支部新上的冷冻“魔法工厂”,给当地的新鲜蔬果,打开了一条新的销路;邢李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发展“生态节能+经济效益”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村集体增收2.7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丛闫村党支部推动土地流转,建设占地300余亩的林峰家庭农场、湖畔樱园等3个农业项目,仅一年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如今,在营丘镇,村村都有产业名片,让群众增收乡村增色。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在涌动的乡村振兴大潮下,营丘镇抓住机遇,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开展“村村都有好项目”工程,依靠“头雁”领航、土地优化、产业升级、利益共享等举措,走出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新路子,让一个村举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实现了特色农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营丘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聚集着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农业专家。为帮助更多群众解决农业技术问题,2022年,营丘镇成立了杨培利党代表工作室,这是营丘镇落实党代表履职尽责的新平台,也是实施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阵地。
7月12日,记者走进农业技术专家杨培利的工作室看到,他正在对坊子区农户寄来的玉米苗样本进行病虫害研究。“工作室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各地农户的求助电话,拿不准的我就到地里现场调查诊断,提供技术方案,群众相信我,我一定尽自己所能为农民种植保驾护航。”杨培利告诉记者。
如今,在杨培利的带领下,驻室党代表和党代表志愿服务队成员深入田间大棚,做试验示范,召开现场观摩会,先后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多项,推广面积200多万亩。同时,工作室还成立了直播课堂、农技培训课堂,利用直播课堂、微信等平台传播农业技术,远程技术指导、技术服务覆盖全国,累计培训农民40万人次。
党建有活力,发展添动力。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营丘镇众多优秀工业企业在这里集聚创新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些企业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将党建与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相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山东圣鑫管业有限公司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党史教育区、党员学习区、企业文化区、展品展示区……走进山东圣鑫管业有限公司党员活动室,浓厚的党建氛围扑面而来。
“公司党支部坚持常态化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 党建引领搞攻关’行动,建立了党员示范岗3个,党员责任区2个,党员先锋队3支,激发党员攻关动力,以点牵线,以线带面,精准解决生产中难点堵点。”山东圣鑫管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后勤部部长丁建华告诉记者,公司党支部围绕扩大产能、创新产品技术等任务,发动党员专家、工匠能手带头破解实际难题,通过打造党建品牌推动党支部立项攻坚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圣鑫特色的党建工作法。今年公司党支部还成功入选潍坊市“两企三新”先进基层党组织。
不仅如此,营丘镇还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中的独特优势,组织老干部聚焦家乡变化创作文化作品,通过举办摄影书画展等,宣传家乡新形象,为当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村民腰包鼓了、村庄环境美了、企业发展更有活力了……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营丘镇点燃“红色引擎”,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创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为全力“振翅高飞”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山东浩顺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厚植产业优势 夯实发展“底座”
项目施工争分夺秒,企业生产加足马力……盛夏时节,走进营丘镇各大项目企业,处处都能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日前,在山东浩顺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一条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有序运转,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我们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主要生产车桥、变速箱、发动机、悬架等重型卡车零部件及总成。1至6月份,公司产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山东浩顺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明星告诉记者,为了扩大产能,今年公司将新上两条生产线,届时企业年产值新增加5000万元。
近年来,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营丘镇按照“工业强镇”战略总体部署,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产业项目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全力招大引强、培优育强。目前,该镇已形成了绿色铸造、农业机械装备、电力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并通过技改扩能进行“调优”,推动产品向高端延伸。
潍坊中驰奔野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拖拉机装车出货。
产业项目加速成形起势,优势产业引领力不断提升。如今,营丘镇各个重点项目建设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阔步奔跑”,而这亮眼成绩的背后也得益于营丘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突破口,真抓实干、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包靠服务。
钱明星告诉记者,生产线建设的快速推进离不开镇上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就光办理相关手续这一项,就为他们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对重点项目我们认真落实‘墙内事经理做,墙外事政府办’的服务理念,实施‘点对点’精准包靠,灵活运用‘四张清单’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完善配套设施,落实建设条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营丘镇副镇长张大江告诉记者,同时他们立足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等现有工业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相关制造业,加快“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提升产业效益。2024年上半年,4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还有10个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8个项目正在办理手续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去年,通过营丘镇政府牵线搭桥,在全镇建立了一个“本地互采 合作共赢”微信群,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创造共赢新模式。“仅一年的时间,群里就发展了80余家企业。”张大江介绍说,他们通过邀请本地和安丘、坊子等周边县市区的企业加入进来,促进区域内循环,拓展采购圈的种类和数量,帮助企业之间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推动互配互采对接更加精准高效,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在农业项目方面,营丘镇以创建白浪河畔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契机,围绕“既要品牌化还要高端化”的目标持续发力,让“农业大镇”蝶变“农业强镇”。
七月的营丘,万物并秀。在营丘镇姜公农业有机生姜产业基地,记者看到,与传统生姜种植方式不同的是,基地的生姜全部采用独立袋种植模式,而这种无土栽培的模式,从根本上杜绝生姜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这个高度27厘米,直径37厘米的种植袋一亩地可放置2500个,每个袋子可以种植两棵姜苗,栽培过程中不受用地土地条件的限制,不用担心土地重茬影响,提高了土地与空间的利用率。”山东姜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管刘康隆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建设有高标准智能化基质栽培有机生姜种植大棚111个,亩产能达到4000斤,每亩地收益大约在4万元到5万元,较传统的生姜种植亩均收益提高3万元左右。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依托产业优势高质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立了2个有机生姜科研工作站,分别对“生姜秸秆、加工废料的循环利用”和“姜酒、姜醋、姜饮料等有机生姜产业链融合发展”方向上进行深度研发。目前公司拥有“太公姜”“姜小客”“姜公源”和“古丘溪田”4个商标,已经上市有机生姜、水晶姜脯、生姜发酵酒、生姜蒸馏酒等7种产品。
山东姜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营丘镇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了均衡化发展、特色化提质、规模化收益的一个缩影。让“好产品”丰富了大家的餐桌、用“农业力量”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目前,全镇大姜、樱桃、草莓、西红柿、葡萄等农产品百花齐放,推进农业向精致高效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农民增收。
营丘镇太公湖湿地公园
内外兼修助力 和美共融共生
和美乡村人人向往,那和美乡村美在何处?营丘镇给出的答案是:和美乡村,美在颜值、美在内涵,更要美在老百姓的心里。
花香弥漫、绿树成荫。走进庞家河沟村,往村内望去,宽阔平整的道路,绿意盈盈的环境,修葺一新的排水沟,焕然一新的村级办公场所,老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勾勒出庞家河沟村民生幸福的美好图景。
“我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终于过去了,现在村里真是大变样,住着心里也舒坦了。”7月12日,望着村里平坦通畅的街巷,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今年65岁的庞家河沟村村民庞其珍不禁由衷感叹。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是整治人居环境和建设和美乡村的真谛。“除了实现雨污分流,旱厕改造,路域整治、绿化美化等也是我们村的重点工程。”庞家河沟村党支部书记庞友德告诉记者,他们还得对广场“口袋公园”划分责任田,由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带头认领,各户负责各自房前屋后卫生,公共区域由村干部每周义务清扫,通过这种村民共管共建共享的办法,打造和谐靓丽的人居环境。
庞家河沟村“爱心食堂”为老人们提供重阳节晚餐。
环境好了,营造“有内涵”的新村氛围是该村当前的主要任务。“我们将村内原来的垃圾场打造成16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并配备了运动设施,供村民们运动休闲。还组建了舞蹈队、合唱队,成立文化合作社,更好地满足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庞友德告诉记者,去年,他们还打造了村里的“爱心食堂”,每天为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等提供免费的晚餐,让老年人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美景在“跟前”,幸福在眼前。像这样的转变,在全镇各个村正不断上演。近年来,营丘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在全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打造样板示范街,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曾经的“堵点”正在一个个变成“亮点”。
乡村美,不仅看“颜值”更要看“气质”。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齐文化发源地、姜太公始封地,营丘镇在建设和美乡村的同时,还深入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将特色文化、历史底蕴融入乡村建设,使和美乡村更具内涵和魅力。
昌乐县第九届姜太公文化节暨第三十届桃花年会活动现场
2023年,古城村获评省级“文化廊道体验建设重点村”。“我们正在对太公祠、太公文化广场、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准备铺设仿古青花砖,对文化广场的舞台重新设计搭建,并统一粉刷绘制太公神像等宣传文化墙,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9月份的姜太公文化节,进一步扩大姜齐文化影响力。”古城村负责改造工程的相关负责人何风甲告诉记者。
乡村文化需传承,更需展现与保护。近年来,营丘镇以王裒孝文化、太公文化、石祖林远古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建设王裒孝文化园、太公后花园等文旅项目,不断丰富文化实践活动,让营丘镇民俗、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据了解,今年4月18日,在赵家吉阿村举办的昌乐县第九届姜太公文化节暨第三十届桃花年会,吸引了本地和周边县市区数万名群众参加。多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引导下,赵家吉阿村桃花年会已从一个单纯的文友会、赏花会演变成了一个宽领域的文化和经贸盛事,各类文化活动、物资交流、体育赛事等元素加入进来,使桃花会影响更大,带动作用更强。
如今,放眼望去,营丘大地处处呈现着生机盎然的图景,农业、工业双翼共振,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幅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美丽乡村绽放魅力的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文图
通讯员 : 袁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