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底线 强保障 优环境——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取得新成效
潍坊日报 2024-07-26 11:09:05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今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紧紧围绕市委“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聚焦“五大比拼”“五大攻坚战”部署要求,着力守底线、强保障、优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向全社会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为建设更好潍坊提供强力支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资料图)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让“饭碗”端得更牢
今年是我市耕地保护工作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关键一年。我市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统领,构建耕地保护体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着力抓好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全市耕地净增加13.69万亩,全省第一。在省级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中获优秀等次,在省级耕地保护激励评价中获激励资金3000万元、新增用地指标600亩。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验收占补平衡项目21个,新增耕地2400亩,坊子区入选全国“大占补”改革试点。“零容忍”遏制违法用地。制定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光伏用地、“开天窗”用地4项制度,从源头规范用地行为。坚持“长牙齿”“零容忍”,以“一二三六一”工作机制为抓手,对新增违法实施“一案三查”,顺利通过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现场核查。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开展“自然资源媒体行”系列宣传活动,深入镇村,挖掘正面典型,推介经验做法,营造浓厚耕地保护氛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滚石上山的韧劲打好耕地保护持久战,确保实现全市耕地面积“只增不减”、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非耕地“只减不增”。
高质量规划城市发展蓝图
支持项目落地更有力
更好潍坊,规划先行。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我市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一边是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一边是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如何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我市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科学谋划发展空间。规划绘就发展蓝图,关键在于落地见效。我市在省内率先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已形成初步成果。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成果获市政府批复,沿海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赴南通对标研学,形成《关于对标南通做强中心城为建设更好潍坊提供强力支撑的路径思考》研究成果。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8个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获省政府批复,59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审批278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省级入库59个,备案数量和质量居全省前列。主城区43.84平方公里区域控规获市政府批复,保障近50个重点项目落地。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完成城市三维模型快速构建,3项案例获实景三维山东十佳创新应用场景优秀奖,智慧潍坊时空大数据平台连续11年获评“五星级”。上级领导对我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高密市“一码管空间”的经验做法获自然资源部、省委改革办推广。加力突破名城申报。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顺利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现场评估,目前已进入整改提升的关键阶段,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典型案例。
精准高效保障资源要素
服务经济回升向好更有效
我市统筹用好存量和新增两类资源,多渠道、多方式强化要素保障,实现重点项目用地用林应保尽保。精准配置用地指标。会同相关部门超前梳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精准制定保障方案,实行不限量预支用地指标政策,保障急需项目先行落地。实行新增指标项目化、精准化配置,全市获批建设用地4000多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000多亩;供应建设用地1.71万亩,680个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加强资源盘活利用。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376万亩,实施“标准地”供地4993亩,安丘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取得实质进展,5月底两宗土地挂牌成交。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引导各类项目按照规划科学选址,完成S16荣潍高速公路改扩建、董家口至瓦日铁路联络线等11件国家、省、市级重大项目用地预审。建立部门联评联审机制,开辟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容缺受理、集中会审、并联审批,高效服务项目落地,黄水东调二期工程(滨海段)项目用地获省政府批复,潍宿高铁及青岛连接线项目已上报省级审查。提升矿产保障能力。争取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4个,国家“天然富硒土地”标志认证项目1个,省重点地热勘查项目1个,获资金支持1682万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真突破”。
潍坊工业遗产研学夏令营开营。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城市生态底色更靓丽
我市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稳步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力守护好潍坊的绿水青山。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完成造林绿化2461亩,提前完成年度造林任务。按照“一矿一策”原则,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5个,占全年任务55.6%;成功申报省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获省财政资金3000万元。加强生态保护管理。争取省级资金327万元,组织实施4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修复。在全省率先建立古树名木领导包靠制度,完成全市3389株古树挂牌,创新开展古树认捐认养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各新闻媒体开展古树名木专题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浓厚氛围。市政府发布《关于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通告》,在全省率先完成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老龙湾、石门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青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审待批。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严防死守抓好森林防火,实施以水赋能、立体监测、卡点布防、“一山一预案”四项行动,连续8年实现较大以上森林火灾“零发生”。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自然资源领域安全形势稳定。
高效服务惠民利企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作风建设提升年”“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多项改革创新举措,使服务保障有“力度”有“温度”。创新不动产登记改革。深化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923个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全部化解,发放小证85025本,发证率66.84%,居全省第二。全面实行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自动转抵押权首次登记,群众“零材料”即可办理新建商品房期转现抵押登记,真正让企业得便利、群众得实惠。在全省率先实行二手房“带押过户”,目前全市共65家银行机构网点开通此项业务,累计办理“带押过户”业务211笔。助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对住宅用地按季度公布拟出让清单,实现企业提前知地、线上看地、选地拿地。通过降低土地竞买保证金、延长土地出让价款缴纳期限、支持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等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探索“商改住”试点,实施11个项目商住比调整,盘活存量房地产用地189亩。倾力服务企业发展。“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等3条政策入选市级惠企政策包,组织完成新一轮“遍访企业”活动,走访重点项目企业30余次,收集解决问题7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推动企业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持续提升,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打好“四大攻坚战”
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今年下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提速打紧,全力拼速度、抢进度,奋力赶超、多干多超,重点打好“四大攻坚战”,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要素保障攻坚战。聚焦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能级活力,开展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谋划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有序推进主城区城镇开发边界详细规划全覆盖,全年完成125个村庄规划编制。坚持一地一策,强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多措并举挖掘后备资源,积极衔接大占补制度改革,争取工作主动权。
耕地保护攻坚战。聚焦耕地恢复、永农流出整改、大占补改革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完成耕地保护任务目标。紧盯重点问题,强化执法监管,严防问题反弹。
生态修复攻坚战。抢抓雨季造林时机,做好退化林修复,提升造林质量。统筹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各项工作,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稳定。
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攻坚行动,推广新建商品房抵押登记“零材料”自主创新模式,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我们将立足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提高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建设更好潍坊提供更加有力的自然资源和规划保障。”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光文告诉记者。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金凤/文图
通讯员 : 郝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