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看潍坊”大型调研采访·走进寒亭区(经济区)|聚链成势 推动产业攀高向强

潍坊新闻网 2024-07-31 08:35:14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工业是寒亭经济的“压舱石”。以工业之“稳”与“强”,支撑经济之“进”与“升”。寒亭区(经济区)将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升级作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全力以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5%、32.9%。

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里,一辆辆大型农机出厂。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是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区域经济新优势的内在要求。寒亭区(经济区)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聚力攻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持续加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力度,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其中,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潍柴铸锻、埃锐制动等40余家优势企业,华全动力入选市级产业链链主,悍沃、华夏相关产品销量均跻身全国前10;生物医药产业入选潍坊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康华、国药等25家骨干企业,康华生物入选省“十强”产业医养健康类领军企业;新材料产业集聚恒联、欣龙等12家优质企业,在个别细分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城市家具产业列入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库,初步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

   一条条产业链“壮”起来,一个个产业集群“聚”起来,为寒亭区(经济区)工业经济发展锻造了坚固的“钢筋铁骨”。顶天立地的“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是引擎,链条上,更有无数小树聚集成林,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此,该区全力抓好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1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64家、15家。实施科技赋能“白名单”制度,建立代表区域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库”,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创新搭建“规上企业数字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数转智改”入企诊断月活动,潍森新材料、云集数科等3家企业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星辰工厂”“数据赋能”优秀产品入库培育名单。

   坚持“项目为王”,统筹谋划、扎实推进,以项目建设新突破为全区工业经济强增量、添后劲。2024年,寒亭区共谋划、布局、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6项,计划总投资267亿元。其中21个项目已有实质性进展,计划总投资236.2亿元,包括7个新建项目、14个续建项目,涵盖特色新材料、动力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纺织服装、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好“一对一”包靠、一周一调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做强产业发展主阵地,编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形成“一园一主业一特色”。深入开展“招大引强”突破年活动,聚焦全区产业布局,一体推进企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更多企业“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着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全力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贴心、更专业的“零距离”精准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助推工业经济稳中攀升。不断健全完善“五个一”服务企业机制,包靠企业项目的专员上门提供服务。去年以来,全区干部共走访“四上企业”565家,累计为企业帮办代办能评、许可等审批手续1325件。线上依托12345热线、潍企通、即诉即办等平台,为企业解决各类诉求5700余件。优化激励扶持政策、审批流程,畅通金融赋能主渠道,联合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会,为企业输送科创贷、成果转化贷款贴息等科技金融政策,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近三年共为企业办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5740万元,促进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忙碌的生产车间。

  书记谈>>>

举全区之力抓工业

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 寒亭区委书记、潍坊经济开发区(农综区核心区)党工委书记 王勇

  寒亭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举全区之力抓工业,持续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扩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5%、32.9%。

   大抓产业扬优势。一是沿链聚合。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聚力攻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潍柴铸锻、埃锐制动等40余家优势企业,康华生物入选省“十强”产业医养健康类领军企业,华信氧业高压氧舱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二是扶优育强。全力抓好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实施总投资284亿元的37个技改项目,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1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64家、15家。三是科技赋能。实施科技赋能“白名单”制度,建立代表区域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库”,首批纳入“白名单”的10家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全力推进数实融合,潍森新材料、云集数科等3家企业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星辰工厂”、“数据赋能”优秀产品入库培育名单。

   大抓项目蓄动能。一手优存量。把服务好现有项目作为最好的招商引资,今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96个、总投资842亿元,其中8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项目。实施工业增资扩产项目8个,新开工工业项目12个。其中,占地400亩、总投资12亿元的悍沃智慧农机产业园,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总投资3.5亿元的亚康生物兽药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省兽药生产行业“领头羊”;总投资6亿元的龙达新材料8月底投产,打造全省最大的锌资源综合利用处置园区。一手扩增量。梳理重点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有针对性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更多企业“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上半年,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点对点”招商20余次,新签约综合储能电站、分布式风力发电、国药乐仁堂中医药产业链布局升级等过亿元项目22个,总投资130亿元。

   大抓环境优服务。一是打造“暖企”环境。建立区级领导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去年以来全区干部共走访“四上企业”565家,累计为企业帮办代办能评、许可等审批手续1325件。线上为企业解决各类诉求5700余件。二是构建“亲企”机制。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必须”“十严禁”》,公开选聘2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在全市率先编制涉企“不罚”“轻罚”清单,推进柔性执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223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99%以上。三是营造“尊企”氛围。召开全区营商环境大会,组织32名骨干企业家赴深圳举办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顺利完成第三届企业家协会换届,以服务企业“硬功夫”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链接:蹲点调查 | 产业向新 城市向北——看寒亭区(经济区)产业变革的“裂”与“聚”

  潍坊日报社调研采访组成员:高文 尹莉莉 薛静 石莹 方文婷/文 巩建国/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