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期待更多人加入到“互助父母”行动中
潍坊新闻网 2024-08-01 10:46:38
期待更多人加入到
“互助父母”行动中
□潍坊融媒评论员 薛静
据《半月谈》报道,“我自愿加入‘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本着‘我照顾大家爸妈,大家也照顾我爸妈’的精神,出门在外,我愿意:为陌生人的父母、长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便利。”这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在互联网平台小红书上发起的一次温暖助老约定,离家在外的年轻人希望家中长辈在外窘迫无助时,都能被社会温柔以待。
“互联网姐妹,我54岁的老母亲就交给你们了!”这是河南网友“大风飒飒”发布的一则特殊的“网络托付”,她母亲将从西安独自乘高铁到北京旅游。于是,她将母亲的照片和车票信息发布在了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这一句托付得到数千名网友的关注与回应,网友们在评论区接力报着坐标——“我在朝阳,看到阿姨会打招呼的”“我在海淀,遇到会帮忙”……
这不是第一个在网络上求助陌生人帮助父母的博主。最近,北京一名“95后”男生选择在街头成为“共享儿子”,并发展100个同龄人签订《在外互助父母计划条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中老年群体,带动不少网友自发约定:这次你帮助我爸妈,下次我守护你父母。
互助不是说说而已,在某平台“在外互助父母协议”话题中,大家打卡记录着“日行一善“:在地铁站帮一位爷爷用手机扫码买票,帮第一次坐高铁的叔叔调整了座位……有关“互助父母”的帖子里,记录下无数个温暖的瞬间,展现出这届年轻人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独特解答。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突飞猛进的科技变革,让老一辈熟悉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机能退化,也是老年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为了梦想拼搏的儿女怎能不牵挂出门在外的父母?出于为人子女的共情,自然期望父母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出于善良的本能,自然也愿意在其他老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陌生街头相遇的陌生人,因为热心、善意将彼此联系在一起,《在外互助父母计划条约》其实是年轻人的善意接力,涓涓细流终会汇成滔滔江海,共同构成社会的温暖底色。
“这个路口有我,也坚信下一个路口有千千万万的我!”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通过网络,年轻人传递出最朴素而温暖的信号,在各个角落凝聚尊老、敬老、爱老的正能量,这样的网络创新值得点赞和用心呵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亿,占总人口的21.1%。全社会都应形成合力,给老年人提供更多关怀,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