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交通职业人才培养高地 服务更好潍坊高质量发展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书写交通特色育人新篇章

潍坊日报 2024-08-01 14:52:46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根植潍坊大地,深耕职业教育五十年。学校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战略,服务更好潍坊发展,创新提出“交、通、融、道”办学理念,聚焦交通运输行业新兴领域,瞄准未来产业,政行企校协同,搭建了“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科研创新平台,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持续为潍坊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志愿者团队

  党建引领

  筑牢事业发展根基

  学校深入实施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程,深化“1346”党建工作体系建设,打造了“先锋之路”党建品牌。构建“党建品牌引领、特色项目支撑、五星支部示范”的“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模式,做到党建与业务、文化、项目、服务“四个融合”,不断提升品牌向心力、制度竞争力、组织凝聚力、平台号召力、标准推动力、队伍战斗力。持续深化“一总支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培育打造“崇尚荣耀 逐梦深蓝”等一批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党建品牌亮点,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立足教育当先锋、服务交通当先锋、创新发展当先锋,打造服务更好潍坊高质量发展先锋队。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线,按照“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实施、过程化指导、长效化推进”思路,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对标创建工作格局。一体化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形成“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一路有爱“531”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实施以主题活动、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青桐讲坛、创新创业六大育人平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打造了“交职思享家”理论宣讲品牌和“千桥计划”“开心农场”等育人子品牌。学校获评山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3个、山东省党建标杆院系2个、山东省党建样板支部2个、山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3个、全国五四红旗团组织1个、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心荣获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获评“‘敢为善为’十佳书记校长”,教师获评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齐鲁最美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等20余个。学生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全国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学校团队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故障检修”赛项一等奖。

  专业聚“交”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主动适应数智交通产业发展新业态,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产业需求,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专业群,打造了交通特色鲜明的“海、路、空、轨、车、物流”六大专业群。做“强”航海,在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多次位于全国第一;做“大”道桥,搭建大平台,拓展大合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参与京雄高速、临临高速、青岛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做“精”航空,精准定位、精心布局,精品建设,获批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CCAR-147航空器维修人员培训执照和涡轮飞机(TA)培训项目;做“优”轨道,多次获得全国类竞赛一等奖,优基础、优合作、优质量成为专业最醒目的标签;做“高”汽车,紧盯世界前沿技术,高标准培育汽车专业人才,获汽车类国家级赛事奖项28项;做“通”物流,与企业共建智慧物流实训中心,促进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业高效融通,培养服务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入选“双高计划”专业群,实现了专业结构布局与现代交通产业结构的高度匹配。

  学校主动对接交通运输体系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深化数字赋能应用,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数字技术,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系统改造课程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提档升级,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形成紧密对接山东综合交通运输产业体系、服务潍坊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特色专业群布局为特征的大交通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适应性明显增强。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心参加第七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

  贯通培养

  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学校构建了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为主,同时包括“文化+技能”考核的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招生形式,满足了不同类别考生需求。学校与中职院校开展“五年一贯制”“三二连读”“5+0”合作培养,设有4个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专科专业,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职校生打通了又一条升学通道。与5所本科院校开展6个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单元模块设计、技术技能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全面提高专本连读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搭建贯通培养平台,丰富了招生形式,让普通高中生、初中生、职业中专生、技工教育学生均可通过不同方式考入高职学校学习。

  学校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合作办学,双方合作教师团队中有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山东交通工匠、山东省思政课名师等优秀教师2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0%以上。合作专业教学引进俄方高校先进教学理念和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了“基础语言能力+专业俄语+专业综合能力”的立体化课程体系。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创新类大赛中获奖30余项,20余人取得ABB机器人助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证书。

学生在宝马培训基地实操训练。

  产教融合

  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共同体

  学校以助力更好潍坊建设为目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广泛开展有组织科研和技术服务。政行企校协同搭建了“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5个,认定为首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近五年授权发明专利167项,专利转化47项,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交通行业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坚持开放办学思路,携手包括7家世界500强的100余家重点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加强与俄罗斯、越南、坦桑尼亚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厂中校”“校中厂”“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产业学院”等不同人才培育模式开花结果。建设的山东交通工匠学院成为全省首个产业工匠学院,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交通职工创新联盟,承办国赛、省赛、行业赛等70余项。完成从业人员社会培训和考试150余万人次。牵头成立山东交通运输行业和山东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潍坊市现代物流产教联合体等,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实现在人才培养、资源开发、课程建设、教师培训、科技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深度合作。“船用大缸径发动机现场工程师培养”等4个项目获得省教育厅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立项。校企联合健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现场工程师紧缺领域系统储能、赋能的人才培养培训生态。获批建设了山东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汽车维修服务技术教学实验室等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潍坊市桌面协作机械臂装备轻量化重点实验室等市重点实验室7个、山东省汽车智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中心7个、潍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设计中心1个。

学校定向培养军士入伍。

  大“道”育人

  培养交通工匠人才

  学校传承1973年建校初期的“马棚办学”精神,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教师“德能勤绩廉”综合提升为目标,通过传承学校文化、行业文化,融合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企业文化,创新先进文化和职教文化,形成交通特色鲜明的校园“大道文化”,凝练形成了富于时代特征和鲜明特点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大道”之“大”,是学校胸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教师心有大我,当好学生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学生可堪大用,做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成为更好潍坊建设的践行者。“大道”之“道”,是立德树人的“道理”、行业专业的“道桥”、职业教育的“道行”、人才成长的“道路”。学校以“大道无形”精神浸润坚定文化自信、“大道有形”物质熏陶培养文化认同、“大道至简”制度规范形成文化自觉、“大道至远”行为实践实现文化自强,培育了“先锋之路”党的建设、“荣耀之路”军士培养、“精技之路”技能竞赛、“决胜之路”教学管理、“清风之路”廉政建设、“铸魂之路”思政育人、“一路有爱”学生服务等系列子品牌,构筑以“道”育“德”、培育“德技并修”匠才和“德艺双馨”匠师的文化育人体系。“大道文化”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评选第一名、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十佳文化品牌”,文化育人改革方案入选山东省教育系统十大改革创新案例,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评驻潍院校十大创新发展成果。文化建设相关经验被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130余次,先后在30余个全国、全省大型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学校邀请东航“五星机长”孙乐寅参加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活动。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通讯员:魏茜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