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的记忆:在潍坊怀念1924年巴黎奥运会冠军埃里克·利迪尔
潍坊新闻网 2024-08-02 10:03:15
穿越百年的记忆:在潍坊怀念1924年巴黎奥运会冠军埃里克·利迪尔
◎刘晓伟
埃里克·利迪尔(左一)。(资料图片)
在潍坊虞河南岸矗立着一座铜像和一座纪念碑,它们是为了纪念在潍坊逝去的1924年巴黎奥运会冠军——埃里克·利迪尔(Eric Liddell),他的中文名叫李爱锐。1942年,这位400米短跑冠军、英国著名运动员被关押于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1945年病逝于集中营。今年5月,李爱锐巴黎奥运夺冠100周年纪念招待会在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官邸举行,潍坊市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城市参加。巴黎奥运百幅图片展中有获得400米冠军的埃里克·利迪尔的照片,他的精神也一直留存在潍坊。
埃里克·利迪尔的父母是苏格兰人,后移居中国。埃里克·利迪尔于1902年出生在天津,后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22岁的埃里克·利迪尔以47.6秒的成绩打破了当时400米短跑的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为英国赢得了奥运金牌。正值体坛生涯巅峰时期的他,还是决定回到他的出生地中国,在天津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和众多侨民一起被关进了集中营,但这并没有让他屈服。他积极发挥自身专长,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还编写各类教材,带领孩子们坚持学习并进行体育锻炼。他告诉孩子们:“我们一定会从这里走出去,你们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生活,有自己美好的未来。”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亲切地称他为“飞毛腿叔叔”。
1945年2月21日,埃里克·利迪尔因患有脑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逝在集中营内,年仅43岁。其实他是有机会离开集中营的,日本方面提出与英美等国交换战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将他的名字列入了首批名单之中,但他却把生的机会留给了集中营内的一个孩子。英国人直到战后才获悉埃里克·利迪尔病逝的消息,《泰晤士报》写到:苏格兰失去一个伟大的儿子,他在一生中的每一个时刻,都让大家以他为荣。
埃里克·利迪尔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的事迹,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他的精神和力量穿越时空,给人启迪。基于他感人的真实故事,1981年诞生了迄今为止唯一荣获4项奥斯卡大奖的体育类电影——《烈火战车》。在2012年英国伦敦夏季奥运会上,播放了《烈火战车》的电影片段——埃里克·利迪尔和队友们奔跑于海边。2016年,以埃里克·利迪尔的故事为主题的电影《终极胜利》正式上映并亮相戛纳电影节。
英国爱丁堡大学曾为他举办多次纪念活动,中国香港设立了埃里克·利迪尔基金会。1991年,经山东省政府特批,潍坊第二中学(今潍坊广文中学)设立了利迪尔花园和纪念碑。纪念碑由产自他的家乡苏格兰的马尔岛花岗石制成,镌刻有中英文碑文,正面的中文碑文是:“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劳。”2015年8月17日,潍县集中营解放7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埃里克·利迪尔的两个女儿为利迪尔铜像揭幕。
世界上爱好和平、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埃里克·利迪尔。他的内心坚守和实践着他朴素的信仰,追求生命的意义。
1924年,巴黎奥运会首次引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埃里克·利迪尔身上所体现的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和面对艰难困苦而乐观向上的生命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永远鼓励大家朝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目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