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评谈丨送给青少年一把探索的“钥匙”

潍坊新闻网 2024-08-02 10:17:35

送给青少年一把探索的“钥匙”

◎薛静

  暑假期间,各地的博物馆迎来了青少年参观高峰期。参观完了博物馆,还有各式各样的研学活动,“跟着诗词看中国”“跟着文物看中国”“跟着古建筑看中国”等等,以文化为主题的文博活动越来越热、越来越火。

  为什么要参加这些文博活动?青少年到底能从这些文博活动中学到什么?梁启超在《新史学》一书中批评《二十四史》,指出其偏重政治军事史,几乎完全以帝王为中心,记录的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而非真正反映社会历史的全貌。历史长河浩渺,其中人物不知凡几,又岂是帝王将相家谱所能概括的?想要了解那些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博物馆和由其延伸出来的各类文博活动,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文物沉默不语,文物鲜活有声。透过文物,人们可以看到当时寻常百姓家的吃穿用度,想像先辈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堂生动的课堂,包含了科学、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每一次文博之旅,都是一次探寻未知的“人生大冒险”。尤其是青少年,能借此了解到最生动的历史,激发起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励他们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卓越审美和独立思考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送给青少年一把“钥匙”,一把既是开启过去,也是启迪未来的“钥匙”。宇宙无尽,知识无穷,人们不知道什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容易陷入“不可知论”。想要破除“不可知论”,文博教育必不可少。从单纯的逛馆,到沉浸式的研学,再到个人主动学习——当青少年紧紧握住了这把“钥匙”,也就握住了自我认知、自我提升的前进方向标。

  当然,博物馆那么多,每年举行的文博活动也层出不穷,不可能每一个都去。作为学校和家长,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选择适合的文博旅行,不妨从参与性和互动性较强的自然类、科技类博物馆开始,打开孩子认识自然科学的大门之后,再慢慢过渡到专业性较强的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家长也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尽量与孩子一起参加文博活动,而不是带着孩子“打卡”完任务。毕竟身教重于言传,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恰恰是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最好的方式。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期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更多充满乐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空间,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他们走向更加开阔的人生。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