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树芳 经验丰富用药精准

潍坊晚报 2024-08-03 14:24:02

  

  昌潍专区中医学会点滴经验报告会上提及韩树芳的治疗方法。

  名中医韩树芳在潍坊市中医院内科任中医师,对内、妇、儿科造诣颇深。他看病细心,处方严谨,用药不多,诊病中态度和蔼,颇得患者好评。

  孩子反复低烧不退 服药三天很快痊愈

  1966年,笔者刚上小学的侄子一连几天发低烧、出虚汗,看过西医,多次看诊,先后服用了消炎的合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始终无效。

  侄子已经因病起不了床,笔者同事介绍,到潍坊市中医院找韩树芳大夫。时值正午,诊室只有这位年过花甲的韩大夫还在值班。听到侄子的病情,韩树芳骑着自行车来到笔者家,手触孩子头上有黏汗,但身上却没汗,韩树芳自言自语:“这孩子出汗‘罩龙头’。”他解释,孩子出的是虚汗,只在头脸上出现,身上无汗,名曰“罩龙头”。然后他仔细把脉,诊断孩子的病症在于“阴”负于”阳”,又进一步解释:用西医的说法,孩子是因为中枢神经失调,导致身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因阴虚而发低烧,这种低烧不是因细菌、病毒的炎症而引起的,因此吃消炎药退不了烧。然后,韩树芳大夫为孩子开了只有五味中药的方剂,前两味是青蒿与鳖甲。这正是治疗阴虚低烧的经典方剂“青蒿鳖甲汤”。

  开完药方,韩树芳又说:“鳖甲这味药,医院里没了,需要自己去找,找到生鳖甲,要放在瓦片上,隔火焙黄然后碾成碎面先煎。”他交代完毕,连杯茶水也没喝就离开了。

  孩子三天服完了中药,果然不再发低烧了。隔了一天,笔者领着侄子来到市中医院,又见到了韩树芳大夫,一进诊室,他微笑着问怎么又来了。笔者感激地说:“孩子不发烧了,来谢谢韩爷爷。”韩大夫对侄子说:“来,让我再摸摸小手。”他平脉后又看了舌苔,说既然来了,调一下药方,巩固一下。吃了他开的药,孩子很快痊愈。

  处方严谨用药不多 态度和蔼颇受爱戴

  时隔50年,笔者查资料得知,韩树芳(1904—1976),寿光韩桥乡韩家牟城人,毕业后在本县教书10年,1935年弃教从医,在丁家楼中药铺,一边司药一边习医。苦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五年后在本村开药铺坐堂应诊。因医术好又乐于施舍,在家乡有了名气。1948年潍县解放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在本县积极开展卫生防疫,为家乡父老防病治病,曾被选为寿南县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1956年5月调入潍坊市中医院内科任中医师。他一生好学,对内、妇、儿科造诣颇深。他看病细心,处方严谨,用药不多,一般只开三剂,属经方派,且长于针灸。韩树芳积40年临床积累对急性骨关节炎、伤寒、胃溃疡及妇女经闭等有独到见解,他用针灸的烧山火、透天凉等强烈针刺手法治疗急性喑哑,疗效显著。

  南京军区一名军官,患震颤不止症,经许多大小医院治疗无效,因此慕名而来。韩树芳四诊合参辩证为阳虚,遂开一方,用人参二两、熟附子一两,煎汤频服,一剂显效、二剂痊愈。韩树芳到中医院后热心服务,诊病中态度和蔼,认真仔细。群众反映韩大夫“真好求”,无论什么时间随叫随到。他年过半百,勤学不辍,深夜不息带徒弟,诚信授业毫无保留。

  韩树芳1963年被选为潍坊市人大代表。1976年患癌症去世。生前,他对脑震荡、消化性溃疡等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曾有学术论文传世。文/陈瑞曾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