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英孚 辩证施治用药配方精妙
潍坊晚报 2024-08-03 14:27:12
20世60年代初,潍坊市中医院首期中医学习班。前排左二郭谷石,前排右一柴英孚,右四蒯仰山。刘宇静 供图
柴英孚生于中医世家,17岁便随父行医。他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在诊病和用药中,柴英孚坚持多方分析,辩证施治。从病人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巧妙配方,对症下药,因而收到很好的疗效。他勇于接受新观念、新疗法,不断创新。他崇尚国学,但也很重视西方医学与中医的结合。
17岁随父行医
坚持多方分析
柴禀山(1908-1972),字英孚,以字行。生于潍县城里芙蓉街一户中医世家,其父柴树滋是潍县名医。他受家庭熏陶,对医学颇感兴趣,在父亲的培养下,攻读医学典籍,学习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和理论。
柴英孚从17岁就随父行医,还跟老中医刘亦柴学会针灸。22岁起在潍县城里东马道同兴泰药铺挂牌坐诊。1945年受颐和堂孙家老药铺邀请为坐堂先生。
柴英孚认真阅读古代医典、现代医学名著,还广集民间医学资料,对流传在民间的秘方、偏方、验方等甚为重视,把搜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取其精华用于实践。他又不断结合常年临床经验,验证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每遇疑难病症,他都要查阅多种理论书籍,反复推敲,并与他人研讨,深入探究病因。
在诊病和用药中,柴英孚坚持多方分析,辩证施治。他说:“祖国医学可贵之处,即一味草药的根、茎、叶,用炒、灸、熬、煎等不同方法炮制,会起到不同的疗效。在相互作用上,要相辅相成,虽应主辅分明,但不能重主轻辅。有时药引子也很重要,如用法不当,主药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这里面有一定的辩证关系。”他虽不常使用烈性药物、贵重药品,但从病人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巧妙配方,对症下药,因而收到很好的疗效。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便秘十多天,但饮食不断,腹胀不已,如按一般剂量用泻药无效,若用量过重,又怕病人年龄过高出现虚脱。病家请过好几位大夫,都不敢下药,最后请柴英孚医治。经诊断,他毅然按需下药,同时做急救的准备。泄后,让病人及时服用麻仁滋脾丸等润燥药品,又叫病人多食既富有营养,又含水分的饭菜,老太太很快痊愈。这就是他“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辩证施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精于脉息探病情 不泥古中西医结合
柴英孚对儿科、内科、妇科、针灸等,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治疗哮喘病,有其独到之处。他精于脉息,从中掌握病情的变化。他善于透过表面看到病情的实质。亲戚于金璞患病,看似感冒,久治不愈,柴英孚诊脉后,没开方,只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当家属送他时,柴英孚对于金璞之子于沅伯说:“三表哥的病,已经不能治了,脉显危状,尚能支持五六天,快准备后事吧。”果然,到第五天,于金璞溘然长逝。
柴英孚从不保守泥古、墨守成规。他勇于接受新观念、新疗法,不断创新。他崇尚国学,也很重视西方医学。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应该相辅相成,互相结合。他系统地学习现代医学理论,运用西医诊病的方法和手段。晚年,他也有西医的血压表、体温表、听诊器,并通过透视和化验等,诊断病情,综合分析症候,互相佐证,从病人实际辩证施治。
他还重视对病人心理的研究和治疗,认为心理和生理之间密切相关,人的情绪对病影响极大。他常说:“医生看病像军队打仗一样,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还说:“医生看病时,要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鼓励病人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在病人面前,不能流露出其病情严重的神色。”他要求病人保持乐观,要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因此,有的病号说:“找柴大夫看病,不用吃药先好了三分。”
自带午饭成良药 晚年日看诊百余人
柴英孚上世纪60年代初调入潍坊市中医院,时值生活困难时期,很多病人是因饥饿而病,因此他自备的午饭有时就成了治病的良药,有一天,一帮人将一个已经昏迷的青年送到他的诊室,他诊断后,用热水冲了一碗红糖水给青年灌下,青年即刻醒了过来。他又拿出自己的午饭两个窝头,让同来的人给青年烤热吃下,青年立即好了。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时有发生,因营养不良,导致低血糖使人昏迷,以及其他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如浮肿、肝炎、结核等,每碰到这样的病人,柴英孚总是全力帮助和救治。他也总结了大量行之有效的验方、成方。在中医院这段时期是他医术造诣的顶峰时期。
柴英孚晚年仍坚持门诊,每天看病号百余人,非常劳累,但他不服老。自己住院治病时,还有人到他床前求医,不幸的是,1972年立春前一天,他病情加重,抢救无效,与世长辞,终年64岁。
文/刘秉信 (遗稿)
相关链接
柴郭两大户联姻
为街头巷尾热议
十爷爷柴英孚,生于潍县城里芙蓉街北首路东的柴“隆顺”柴家大门,他出生时,正是其父柴树滋事业上兴旺发达的时候,柴树滋为潍县名医,出诊治病又经营着两家药铺和一家布庄,家境颇为殷实。
柴英孚先生17岁时,其父为其订婚于潍县四大家族之一的郭家千金,可谓门当户对。出嫁时郭家下嫁妆,为了显示其家庭实力,没有走从郭宅街、布政司街到芙蓉街柴“隆顺”家柴家大门的路线,而是出郭宅街向南拐经田宅街,从南门里走水巷子到芙蓉街再向北到柴“隆顺”家,绕了一个大圈子,送嫁妆的长队头已到柴“隆顺”家大门而长队尾还没有出郭宅街。
郭家嫁女,柴“隆顺”家娶亲,成为当时潍县城街头巷尾的热议,由此,柴英孚与郭家郭味蕖成为姻亲。“文化大革命”时期已任中央美院教授的郭味蕖被遣返回家,柴英孚自费为郭味蕖看病取药,视为兄弟。郭味蕖为感谢柴英孚,抱病作画一幅赠送。二人晚年的纯真友谊被后人传为佳话。
柴英孚先生去世时,潍坊市中医院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张奇文致悼词,缅怀其精通医术,终生行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大家要学习他像白求恩那样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柴英孚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文/柴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