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来一场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吧

潍坊新闻网 2024-08-06 14:52:14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入口处观众队伍蜿蜒曲折排成长龙,展厅内门庭若市熙熙攘攘,展品前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今年暑期,潍坊市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成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网红打卡地”。7月份共计接待观众14余万人,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0%,人气火爆。过去略显高冷的博物馆,如今持续走热,不仅为文化盛宴锦上添花,更为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点。

  究其原因,是潍坊市博物馆等文博场馆通过保障服务、宣传推广、社教活动、数智赋能等多项举措,燃起了群众心中的那份“博物馆情”,为“博物馆热”持续输送“源动力”,真正实现了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双向奔赴”。

  提升服务保障,应对“高温”

  面对暑假客流量的急剧增加,潍坊市博物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新举措。自7月1日起,实施免预约参观制度,取消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十笏园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的预约要求,市民群众可现场登记入馆,免去了繁琐的预约手续,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文旅服务。同时,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潍坊市博物馆每日延长开放两小时至19:00,增加了开放时长。

  此外,潍坊市博物馆还发动全馆干部职工到展厅一线服务,志愿者们更是不辞辛苦,无微不至地服务每位进馆观众。馆内配齐了各项服务设施,新增了阅览区、休息区,增设防暑设备和必要防暑药品、饮品,打造了安全、有序、温暖的参观环境。

  加强宣传推广,持续“升温”

  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十笏园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积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不同形式,围绕馆藏文物和二十四节气,为暑期的到来提前推广预热,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三馆创新打造了“博物潍坊”宣传品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面向社会大众连续推介了清蒋廷锡《果蔬图》卷、清道光五彩《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人物瓷瓶、清代画家李鱓的《荷鸭图轴》、明·荷叶玉洗等馆藏珍贵文物,并围绕二十四节气推出了相关文物微信视频报道6条,发布“潍博免预约”“百家筝鸣系列”“五脊六兽”“何以潍坊夏令营”短视频10余条,并在省市级媒体报道馆内动态信息200余条,在微信公众平台、网站发布信息40余条,传播潍坊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提升了潍坊市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全面讲好“潍坊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好潍坊文物的声音,赋能更好潍坊建设。

  举办特色活动,做好“保温”

  当下正值暑期,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十笏园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三个馆区精心设计开展了50余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教活动,通过科学、全面的课程内容,充分锻炼了青少年临场应变和展示自我的能力,以寓教于乐的课程形式培养学生对博物馆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博物馆成为全市广大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社教活动包括暑期夏令营“追光少年团·小小讲解员”公益培训、潍坊刺绣——杯垫制作、七夕雅集:复原唐代煎茶和宋代点茶、探寻十笏园之美——木质古建手作体验、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DIY描图上色体验等,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踊跃报名和一致好评。

  加强科技赋能,保持“恒温”

  科技融合为博物馆的持续走热提供了稳定支持。潍坊风筝博物馆坚持积极利用科技赋能延伸服务触角,与歌尔创客合作实施了风筝馆XR数字体验空间项目,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儿童前往体验,实现营收140万元,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该项目通过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将风筝文化与数字化的创新展示方式、交互方式结合,突破传统陈列展览静态体验模式,融合了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有趣性,实现了线上线下场景联动,给游客带来了多重体验感和互动感。

  在馆内,孩子们争先恐后排队体验VR数字影院瞬间穿越时空,近距离学习风筝历史,感知特色风筝文化,欣赏技艺流程与传承,领略风筝文化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在VR体验乐园中,孩子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一人称体感姿态体验大象在非洲大草原的迁徙,恐龙在远古世界的行走,海豚、鲨鱼在海洋中的遨游。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文图

责任编辑: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