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玩梗校园霸凌 毒流量须立斩

潍坊新闻网 2024-08-07 11:24:54

玩梗校园霸凌

毒流量须立斩

□潍坊融媒评论员 凌君

  据《法治日报》报道,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在短视频平台,“校园霸凌”成了部分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我被霸凌了”“校园爸临”“美式校园霸凌”等新梗频出。此外,目前流行的微短剧也充斥校园霸凌情节,其中不乏父母发现孩子被霸凌后“以暴制暴”等场景。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是心灵的明灯,能够点亮创作者的思维和想像力,推动作品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校园霸凌不仅是对弱者身体的伤害,更是一种摧毁灵魂的行为,不是什么笑料。这么沉重的问题,竟然新梗频出,成为部分短视频创作者的“灵感源泉”,用浮夸的动作和戏谑的情节实现搞笑效果。这种地狱级玩笑,究其根本,是不顾底线追求流量的恶果。

  在媒体的报道中,多部微短剧包含孩子被霸凌、父母是隐藏身份的“大佬”、父母为孩子复仇、孩子“重生”等要素,追求爽剧效果,暴力成为主线,殴打、推搡、扇耳光、拽头发等行为都被详细地呈现出来,甚至伴随一些血腥画面。曾遭受校园霸凌的同学看后表示,对此类视频“非常不适”,明明是不堪回首的经历,竟然被如此恶搞:“我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噩梦成了别人的玩梗工具,被笑嘻嘻地表演出来。”

  毋庸置疑,校园霸凌的社会关注度高,几乎每一起霸凌事件报道出来,都会引发广泛热议,群情激愤,评论汹涌。可以说,这是一类自带流量的话题,但这泼天的流量,是网友们为声援受害者、严惩霸凌者发出的呼声,是教育、法律等相关人士研讨问题、会商解决方案的援助之举,是正义奔涌的流量,不是商业变现的踏脚石。

  这流量引来的网络分食者有着灵敏的“流量嗅觉”和狡猾的规避手段,打着反对校园霸凌的幌子,以玩梗的方式宣扬暴力,淡化甚至美化伤痕,使得丑陋恶劣的霸凌行为成为大众的笑料,在“娱乐至死”的笑声中,腐蚀了灵魂,扭曲了人生观,堪称校园霸凌的“次生灾害”。把别人的苦难当成赚钱的噱头,用暴力吸引眼球,用霸凌博取流量,用玩梗漠视犯罪,与反对校园霸凌南辕北辙,是在法律边缘的疯狂试探。

  今年7月,全国范围内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重点整治6个环节突出问题,第一个环节就是短视频、直播平台,其中“摆拍校园霸凌视频,将校园霸凌行为娱乐化”是重点整治内容。娱乐化校园霸凌,视频制作者固然难辞其咎,平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内容审查是短视频平台不可或缺的一环,平台应加强审查,确保播放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平台的各种算法,不能为这种不健康的视频“开绿灯”,同时果断下架此类视频,阻住其靠流量发财的路子。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