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 架起群众“连心桥” 志愿服务零距离
潍坊新闻网 2024-08-12 09:22:36
爱心档案
636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私自游泳很危险,不去深水很重要。”8月2日,临朐县“连心桥”民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在蒋峪镇东蒋峪村莲湖畔开展了以“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这一志愿服务项目始自2022年,主要开展安全教育宣讲、爱心帮扶、生态保护、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辐射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截至目前,该项目志愿者共636人,成立9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志愿红”成为群众心底最温暖的颜色。
志愿者在“学雷锋·暖民心”志愿服务活动中合影留念。
志愿者给独居老人包爱心水饺。
暖心故事
爱心结对,帮助困境家庭渡难关
七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蒋峪镇代家庄村的徐先生遭受重创,原本温馨的家庭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之中,他的母亲每日以泪洗面,父亲则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四处奔波寻求帮助。
在最艰难的时刻,“连心桥”民生志愿服务项目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起徐家与社会各界。一支由村民、教师、医生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走进徐家,他们不仅带去生活物资,更为徐家带去希望与温暖。
志愿者李女士是一名护士,她主动担负起徐先生的康复指导工作。每周,李女士都会带着专业康复设备来到徐家,耐心地指导徐先生进行康复训练。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后来的逐渐熟练,徐先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凝聚着李女士的汗水与坚持。她还经常与徐先生分享励志故事,鼓励他保持乐观,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其他志愿者也各司其职,有的帮助徐家整理家务,减轻徐母的负担;有的则陪伴徐先生的父母聊天解闷,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志愿者帮助徐先生(中)进行康复训练。
如今,徐先生不仅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还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他开始尝试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每当提起“连心桥”的志愿者,徐母总是眼含泪光,难掩激动之情:“这些好心人用爱心与行动,为我们搭建了一座希望的桥梁。没有他们,我们可能还在黑暗中徘徊。现在,看着儿子一天天好起来,我的心里满是感激与幸福。”
公益课堂,赋能“她”能量
在临朐县蒋峪镇刘家营社区,每周都会举行非遗绳艺公益课堂,不少农村妇女跟着“连心桥”的志愿者讲师学习绳艺编织。“以前我的空闲时间总是被那些重复的琐事填满,日复一日,感觉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村民张女士坦言,参加了非遗绳艺公益课堂后,她感觉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
非遗绳艺公益课堂上,村民跟志愿者讲师学习绳艺编织。
每当夜幕降临,张女士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前,手中拿着五彩绳线,心无旁骛地编织着。那些看似简单的绳结,在她的巧手下渐渐变成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志愿者们不仅为张女士提供技术支持,还帮助张女士在线上搭建销售平台,让她的作品走出蒋峪镇,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张女士的手工作品逐渐受到了市场的认可,每月订单不断。如今,她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更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农村女性走出家门,参与到“连心桥”的各项公益活动中来,她们在交流中增进友谊,在合作中拓宽视野,更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城市温度
志愿服务让文明之光更加闪耀
□潍坊融媒评论员 孙瑞荣
服务社会,是可以干一辈子的事。从“连心桥”民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身上,我们能读出一种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非常动人。这些志愿者不分年龄,不分工作岗位,通过志愿服务,让“红马甲”成为社会上人人认可和信任的存在,这就是对潍坊这座文明城市最好的“代言”。
志愿服务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黏合剂”,是团结不同社会群体的“连心桥”。广大志愿者将自身发展的小我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我,互帮互助、为民服务,将志愿精神的内涵诠释在每一次为民服务中,让志愿者形象成为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对于潍坊这座有爱有温度的城市而言,广大志愿者用真情服务社会、用热心感动他人、用行动传播爱心,诠释着奋斗的价值和奉献的意义。今天的潍坊,全民争当志愿者已渐成社会风尚。
策划:高文 齐英华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宇琪/文
图片由临朐县蒋峪镇提供
本期评论员:孙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