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荟萃自古贤良辈出
潍坊晚报 2024-08-12 16:09:32
万承恩墓碑。
《潍县志稿》载侯学中、侯学正兄弟。
杨殿选烈士挽词。
固堤不光商贸发达,历史上也是人文荟萃,各类人物层出不穷。有的口口相传,留在了百姓记忆里;有的变成文字,走进方志古籍中。其中有廉洁奉公的巡检,有因孝友而载入方志的农家兄弟,抗日战争时期则出了抗日英烈杨殿选。
万承恩
为官八载犹窘困
贫不能归遂安家
万承恩,字锡光,清代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人,乾隆年间出任固堤巡检司巡检,是固堤村万氏一族的二世祖。
乾隆九年(1744),万承恩接到任命,立马北上赴任。他们一路风尘仆仆,晓行夜宿,于次年到达潍县。万承恩在固堤巡检位子上一干就是八年。巡检一职虽然官不大,权力还是不小的,但凡放松一下自律意识,便可赚个盆满钵满。可万承恩为官八载,十分廉洁,又加之眷属多,以致于致仕后连返回故里的盘缠也没攒下,他便在固堤安了家。固堤村从此有了万氏一族。
万承恩被清廷敕授为登仕佐郎,元配陈氏封九品孺人。万承恩父母均以子贵,其父万定诰封登仕佐郎,母刘氏诰封九品孺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万承恩裔孙万鹤龄为其立碑,碑阳备述万承恩行状,并将万氏一至六世传承世系刻于碑阴。今万氏墓碑及部分青砖旧居尚存。
程泽
生前缉盗恤黎首
身后百姓同治丧
程泽,字岑野,原籍安徽歙县。清嘉庆二十年(1815)出任固堤巡检司巡检。
程泽年轻时就学习并掌握了盐务方面的政策法令,可直到年纪很大了才得到巡检这一差事。他刚到任时,固堤商贸发达,但也滋生了不少小偷。程泽工于伺察,常在市肆人稠的地方择机抓捕,且出手必得,久之,盗贼大慑,固堤遂逐渐平安。有一次,他去县里办事,夜里出来溜达一圈,竟也抓获了一名蟊贼。可见他几乎把抓贼当成了副业,而且算是“火眼金睛”,十拿九稳。
程泽为官清正廉洁,俸禄之外一尘不染。平时鲜与殷商富户交往,且尤恨贪官。由于他性格耿直,得罪过不少富商巨贾和贪官污吏。程泽还十分体恤民情,固堤离海较近,历史上潮患频发,造成大片盐碱地无法耕种,于是他带头输资,建庙镇海,百姓都十分感激他的功德。
程泽无家无室,独自一人在固堤做官,平时身边只有一个仆人陪伴着他。他为官十年,去世时,竟然清贫到无钱入殓。固堤百姓闻讯后自发为其治丧,并葬在了当地,男女老幼负土成坟,岁时伏腊致祭不绝。由此看来,程泽早已把固堤当成了自己的家乡,而固堤百姓也没拿他当外人。
侯学中 侯学正 兄弟孝友成佳话 理堂作传扬美名
《潍县志稿》还记录了固堤村一对因孝友而闻名的农家兄弟。普通百姓被载入方志,其行必异于常人。据载,兄名侯学中,字文和;弟名侯学正,字具瞻。由于年龄相差较大,所以弟弟就像对待父亲那样侍奉哥哥,而哥哥也像对待孩子那样照顾弟弟。
由于家贫,弟兄俩就在固堤街上做点买卖贴补家用,原则上只要人家给钱就卖。虽如此,但学正每次都请示学中:“哥,这个价可以卖吗?”学中答:“可以。”然后再卖掉。一问一答间,体现了弟弟对哥哥的尊重。旁边有商贩偷偷笑话哥俩,但他们依然如故,往复不倦。
兄弟二人都抢着干重活累活。一次,两人往家里挑庄稼。最后剩了一捆,学中抢先一步背上了肩,学正一把拉住说:“哥哥年纪大了,最后这捆让我来背!”学中不给,说:“我还行,不要与我争!”两人你抢我夺,长时间相持不下,田里一块干活的邻居感叹道:“这样争下去,你们家也甭回了。还是我来背吧!”说罢强行从兄弟二人手中夺过背在肩上,和他们一起回了家。
侯氏兄弟虽然偶尔做点买卖,但向来童叟无欺,以诚待人。只要定好了价格,即使市面上突然都涨了价,他们也不再涨。学中为人和蔼可亲。学正少年时比较拘谨,还失过学,但他通过刻苦自学,后来连五经也全弄懂了。
邑人韩梦周,号理堂,清中期进士,曾做过安徽来安县令,人称理堂先生。他有感于侯氏兄弟之为人,于是为他们写了小传。该小传后被编入《潍县志稿》。
杨殿选 抗日未捷身先死 留得英名励后人
杨殿选是固堤村杨氏族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青年时期,因生活所迫,先是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教导团,部队整编时到了国民党军裴昌会部,后在江西同中央红军作战中被俘。被俘后他接受了红军教育,释放回家后,便经常向人们宣传红军的主张。
抗战全面爆发前,潍县组织民众进行军事训练,杨殿选被聘为指导。经他训练的固堤民众武装在全县检阅时一举夺魁。当时群众传唱“固堤露了脸,多亏杨殿选……”1937年冬,他利用指导身份从县长厉文礼处领到部分枪支,又通过其他方式取得枪支数十支,组成了“固堤抗日钢枪队”。潍县沦陷后,当潍县代县长郭莘野带着流亡政府和县立中学师生到达潍北一带时,杨殿选的钢枪队参与了保驾护航。
1938年春,杨殿选率队参加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任中队长。七支队挺进胶东途中,在黄县发生战斗,他率领队伍冲锋在前,俘获黄县杂牌武装50余人,缴枪100余支。此战过后,杨殿选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东进部队完成任务回师途中,在掖县受到当地迷信团体“红枪会”阻拦,为说服受骗群众,扩大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部队首长反复强调“不打第一枪”,并命令他率队在前。行至土楼村时,混入“红枪会”的反动分子乘机挑动村中群众出来围阻。冲突一触即发之际,他严令战士遵守纪律,同时率队撤至村外,并亲自向群众说明借路抗日的目的。正在宣讲之时,十余名“红枪会”歹徒突然从高粱地冲出,用红缨枪将他刺死。
1938年8月20日,潍县抗日各界在固堤村举行隆重公祭大会,沉痛悼念杨殿选烈士。新中国成立后,杨殿选遗骨迁葬于潍县(寒亭)烈士陵园,他的事迹和部分遗物激励着一代代后人热爱家国,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