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逛凤溪地 | 亮非遗绝活~无声也精彩
潍坊晚报 2024-08-15 08:52:4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8月11日晚,在2024年第三届凤溪地万物集夜市暨潍坊夏季黄河大集,一个展位人气格外火爆。原来,当晚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的师生来到这里进行传统非遗文化创新演绎,现场展示了核雕、草编、刻瓷等非遗技艺。学生们现场亮绝活,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纷纷为他们的才华和努力点赞。
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师生在凤溪地万物集夜市进行非遗技艺展示。
现场亮绝活展技艺,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
8月11日晚,凤溪地万物集夜市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的师生受邀前来参与“科普嘉年华”活动,设置展位向市民游客展示红木嵌银、核雕、草编、刻瓷等非遗技艺。
高山展示红木嵌银技艺。
展示红木嵌银技艺的是该校教师高山,只见他聚精会神地将银丝嵌入红木上提前刻好的图案中,用小锤不停敲击,将银丝一点点砸实,形成华丽的纹饰。
进行刻瓷展示的学生面前有一个瓷盘,他一手拿小锤,一手持刻刀,不停地用小锤敲击刻刀,力道掌握得恰到好处,不一会儿就在瓷盘上刻画出一幅漂亮图案,引得围观市民连连赞叹。
该校职业教育部主任郝海超介绍,刻瓷的过程包括画稿、雕刻、着色等基本工序。雕刻是刻瓷中最关键的一步,分为点刻、线刻、棉刻等技法,根据所表现的物体质感、明暗关系等灵活运用不同的刀具和技法,非常考验基本功和想象力。
核雕技艺展示同样非常出彩,一名学生专注地伏案雕刻,他手中的刻刀在桃核上起舞,一件核雕作品的雏形很快呈现在大家面前。郝海超表示,进行核雕创作选核很有讲究,不同的桃核大小不一、纹理不同,这需要雕刻者根据桃核的形状、纹理,因材施艺、提前构思,才能在方寸桃核上刻画出形态各异的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
向市民展示和宣传非遗技艺,成就感满满
潍坊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而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与非遗工艺实践性强和技艺性强的特点十分契合。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从2006年开始引入非遗手工课程,给这些听不见也不会说话的孩子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参加当晚活动的学生滕祖名在刻瓷上很有天赋,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磨炼,目前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刻瓷作品,而且作品很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每当沉浸于刻瓷创作中时,他身上仿佛都散发着不一样的光彩。
滕祖名展示刻瓷技艺。
据滕祖名表达,他很喜欢刻瓷,也喜欢宣传和展示刻瓷技艺和文化,得知学校组织开展此次活动,他在第一时间报了名。能够在这么多市民和游客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得到大家的夸赞,他感觉很有成就感。
另外一名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孙赫妍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兴奋之情。据孙赫妍表达,没想到凤溪地万物集夜市这么热闹,能在这么多人面前展示非遗技艺,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非常感谢大家对他们的肯定、鼓励和支持。
马钰涵展示草编技艺。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马钰涵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对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舞台,能够展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自身的风采,让自己的这个暑假过得格外精彩。
赢得赞誉和肯定,激励着学生们奋发前行
当晚,有不少市民被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的展位吸引,驻足观看,忍不住对学生们竖起大拇指。市民张先生说,学生们的精湛技艺让他感到吃惊,经过老师介绍才知道,当晚在现场展示非遗技艺的都是听障学生。游客高先生说,虽然这些学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但进行非遗创作时,每个人都神采飞扬,能够看出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非遗创作,这份执着,值得每个人学习。
看到围观市民不断向学生们竖拇指,高山特别高兴。高山是学校红木嵌银课程的老师,多年来他帮助众多听障学生掌握了一门可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领,他感觉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
据了解,为了借助凤溪地万物集夜市这个大舞台展现自我,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的学生们精心准备了以传统非遗项目为基础的创新作品,如巧夺天工的红木嵌银、别具一格的刻瓷艺术及充满乡土气息的草编工艺。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对传统技艺的深刻理解和传承,更融入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视角,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郝海超说,参加此次“科普嘉年华”活动,学生们面对面与市民游客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和作品,让社会各界看到他们坚韧不拔、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坚定了他们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奋发前行的决心。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