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父亲助女圆读书梦
潍坊晚报 2024-08-19 16:13:10
1923年前屯小学校舍落成师生合影。前右三为牛景文,前右四幼童为牛玉华。
牛玉华的父亲牛景文。
牛玉华的父亲牛景文是位思想开明的小学教师,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没有因她是女孩让其辍学,靠卖驴送一对儿女到省城读书。可惜尚未毕业,“七七事变”爆发,牛玉华响应学校民先队号召,毅然回到家乡宣传抗日。
牛景文热衷于新学 捐献场院地办学堂
往安丘景芝镇东南方向4公里处,就是1939年1月建立党支部的红色村庄前屯。村子原名养稼屯,即养殖、稼穑之意,因不如“前屯”叫起来顺口,很多村里人根本不知还有这个村名。
1917年牛玉华就出生在这里。父亲牛景文,字云汉,清朝末年与大哥考过秀才,大哥考上了,他没考取,村里人就称大哥“大秀才”,叫他“二秀才”。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牛景文于1909年参加高密县(时前屯短暂划归高密)单级师范养成所学习8个月,回村后与后屯李瑞光选两村之间兴建校舍,办起“潍川乡前后屯公立初等小学堂”。十年后的1919年,学堂被反对新学的人趁乱放火烧了,暂时迁到牛景文弟弟家上课。1922年,又迁到牛景文自家宅院里的4间南屋上课。随后牛家分家,牛景文分到门前一块二分九厘的场院地,牛景文把它捐献出来,作为办学堂场地,全村200多户出劳力,牛景文把家里的两棵大树伐了做校舍栋梁,半年之内盖起5间学堂。
开学那天,身为校长兼教员的牛景文请来了镇上的照相师傅,师生合影留念。这张照片解放后被高密县委资料室征集收藏,上世纪八十年代转交牛玉华保存。因为坐在正中牛景文身边的小女孩,就是牛玉华,那时她才6岁,没到入学年龄。但照片告诉我们,尚为幼童的牛玉华很小便受到父亲喜爱。
女儿渴望赴济上学 父亲不惜卖驴资助
牛玉华7岁后,就和弟弟牛树兰(后改名牛芳稷)进入学堂读书了。在思想新潮的牛景文心中,男女都应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因此,在他办的学堂里,男孩子上学每年交3元学费,女孩子交2元,他致力于创造消除封建社会形成的男尊女卑现状。
1934年,牛玉华与弟弟高小毕业,姐弟都日思夜想升中学。但家中6口人8亩地,靠卖粮食是不能供应两个中学生的。父亲那点微薄收入只够买油盐酱醋。父亲心里明白得很,于是在牛玉华尚未毕业的那年,开始教她学习《本草纲目》,希望她将来当一名乡村医生,有时候还教她画画。
牛玉华也清楚,这意味着自己再也不能上学了。她不死心,独出心裁,下功夫写出了小戏,拿给父亲看。那意思是她只要继续上学,一定可以继承父亲的教学事业。
牛景文盯着戏稿,愁眉苦脸地说:“不是不叫你升学,咱家实在是供不起啊。”牛玉华就默不作声了,但牛景文心中一直装着女儿的心事。有一线希望,还是想送她上中学。
1934年暑假,省城一个学生带回学堂一份“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招生简章”。牛景文看见,上面明确写着不收学费,每月给5元补贴,学成后只能当教师。他盘算起来:上这个学校,一年下来就是花个来回的路费,但两个人怎么也得200元,还是很头痛。
牛玉华说:“我想好了,到时候钱不够,我白天上学,晚上去给人家洗衣服,或者到旅馆上个夜班。”
牛景文瞪了女儿一眼,说:“别想这些歪点子。”
第二天下午,牛景文忽然招呼女儿:“来,帮我铡草。”铡出一堆驴草后,他抱着到了驴棚。牛玉华悄悄尾随了过去。她从窗户缝里看见父亲往槽里一把一把地放豆饼沫子。看着小毛驴一口一口地吃,听到他用很低的声音说:“你这个蚂蚱驴啊,给我拉磨、拉碾五六年啦,我想给你另外找一家好主人,其实我也真舍不得你。”说着便去解槽柱上的缰绳,当他把驴牵出栅栏门时,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驴身上的毛,一句话也没说,打开大门就走了。
牛玉华想到,这一天正逢景芝大集,父亲这是去卖驴了。她心里一阵酸楚,眼泪流了出来。
拒绝随校流亡
回乡宣传抗战
1934年秋,牛玉华姐弟考取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6期。熬到快毕业的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山东抗日烽火燎原。正在家乡度暑假的牛玉华姐弟立即提前返校,看到学校正组织南迁,校舍凌乱。但学校的中共地下党号召党员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队员们不要南迁,南迁就是退让,中国人要守土抗战,救亡图存,坚决不做亡国奴。
牛玉华姐弟在1936年由进步同学介绍参加了民先队。于是遵照民先队要求,决定脱下长衫,到敌人后方去,到广大的农村去宣传抗战。
那一刻,姐弟的心像8月的阳光一样火热,他俩与同村、同县的同学一起辗转回到家乡。
牛景文和学堂的学生及部分前屯乡亲,得知他们要回来宣传抗战,打着铜鼓、吹着小号,出来二三里路迎接。
回乡学生拟定了先在景芝镇的沙滩上搞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牛玉华提议,排演民先队下发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拿到大集上演出。这个小戏主题是日本人占领东三省后,逃往关内的爷爷和孙女香姑以卖唱为生。牛玉华演香姑,演出时,牛玉华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时,泣不成声,再也唱不下去了。演爷爷的同学拿起鞭子抽打,引起围观的群众骚动,有的冲过来夺鞭子,说:“你不要打你的孙女,有本事去打鬼子!”效果出奇地好。
1937年12月17日,日本鬼子真来了,他们占领了景芝镇。前屯的青年学生急急忙忙将过去看庄稼的枪支找出来,组建了二十人左右的队伍。全队唯一的一支三八匣子枪,被牛芳稷专管,还聘请了在济南上高中的同学当教官,进行跑步、射击训练;女同学参加了护理小队,一名妇女教怎样包扎、护理。队伍白天操练,晚上到小学上课,牛景文成了专门的讲师。但是这支队伍能不能与鬼子交锋,其命运如何,大家心里都没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