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观丨城市何以记忆?看作家、诗人眼中的更好潍坊
潍坊新闻网 2024-08-20 10:00:21
潍坊文脉历史绵长,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及现当代作家在这片土地留下生活、创作的身影。他们记录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历史传承和城市文明,作品在广袤的潍坊大地孕育诞生。
由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潍坊市作家协会组织编选的《潍坊市文联签约作家作品选》《诗歌里的潍坊》两部作品集,近日由青岛出版社相继出版。那些与潍坊有关的蕴藉深厚的文字,那字里行间娓娓道来的潍坊故事,无不为文化名城更好潍坊增添着一笔笔精彩绚丽的亮色。
诗和远方,就在潍坊。7月,散发着墨香的《诗歌里的潍坊》问世。作品集分“云外清歌花外笛”“我们已经怀抱着远方整个的大海”两卷,选入历代先贤经典诗词和现当代诗人写潍坊的佳作374首(组)。其中,经典诗词141首,新诗佳作233首。
潍坊一脉秀丽山水,流芳千古事。从古代走向现代,如何为潍坊写诗?写什么样的诗?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见解。《诗歌里的潍坊》即一本映照古今、蕴含更好潍坊建设文化基因的佳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世海说:“为连缀起散落在潍坊大地上的诗歌璎珞,做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佳作集结,用诗意讲述精彩的潍坊故事,潍坊市文联、潍坊市作协历时一年半之久,广泛征集、精心编选与潍坊有关的优秀诗歌作品。我们从近万份诗稿中筛选出这部从不同视角展现更好潍坊魅力风采的作品集,致力打造一张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城市文化名片。”
自《诗歌里的潍坊》征稿启事在中国作家网发出后,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各地作者踊跃撰稿、荐稿,体现潍坊自然风光、人文风貌、地域风情、特色风物的诗作不断涌现,这些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艺术性、思想性俱佳。其中古诗词作者有徐干、曹植、李邕、李白、杨万里、黄庭坚、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李清照、富弼、郑燮、陈介祺等79位历代先贤;新诗作者既有潍坊本土诗人,更有来自北京、浙江、河北、江西、安徽、陕西、湖北、河南、西藏等省、市、自治区,以及省内济南、青岛、威海、临沂、淄博、泰安、枣庄、济宁、东营等市的作者。既有少年学子、八旬老翁,又有中青年实力派、现当代文学名家,且半数以上为中国作协会员,诗歌反映的现实生活和现当代气息更为贴近人心。
读者可通过作品集欣赏潍坊风筝的千姿百态、人民广场的浪漫樱花,感受黄花溪的一年四季、沂山的雄奇壮美,还有昌乐蓝宝石的晶莹闪烁、仙月湖金黄温暖的秋、曙光撒在莱州湾的美……诗人们从不同经历、不同感受和不同视角,各有侧重介绍潍坊的千载人文、灵动山水和人间烟火,让人深刻感受到潍坊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
资料图
《诗歌里的潍坊》是一本厚重的城市之音,也是读者和编者期待共读的潍坊故事。要保证它的出版质量,除精挑细选来稿作品外,编者还择优选取与潍坊渊源颇深的名人佳作。而对于部分已故诗人的作品,要寻找作者家人、取得出版授权书,费尽周折。编选之际有着许多温暖故事,诉说作者及家人对潍坊浓烈的情愫。
潍坊诸城籍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是诗刊社首任主编,作品集选用了他的四首诗。出版前,作为《诗歌里的潍坊》主要编选者之一,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高文联系到臧克家的女儿郑苏伊。郑苏伊对作品及《授权书》个别细节提出了校正意见,并在发来作品《授权书》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和家人对故乡潍坊文化建设由衷的祝愿:“支持家乡文化建设是我们应尽之责,我的家人都希望家乡的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原主任洪烛是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留下数十部脍炙人口的散文和诗歌佳作。洪烛曾在一次活动中为潍坊风筝和白浪河写了12首原创诗歌,未在其他刊物发表过,这组诗歌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为拿到这组诗歌作品的授权书,高文与洪烛父亲王万茂多次联系,一遍遍讲述洪烛与潍坊的故事。老先生终于被感动,寄来工工整整的洪烛作品授权书。
“全国各地这么多优秀诗人,为潍坊这座城市写下了大量优秀诗作,作为编者,我们应该完整保存下来、记录下来,这是对文学负责、对城市负责、对历史负责。”高文说,这些诗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他们能为潍坊留下精品佳作,并通过他们的诗歌把美好的潍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十分有意义。
除《诗歌里的潍坊》外,潍坊市文联、潍坊市作协编著的另一本《潍坊市文联签约作家作品选》,同样是一本为潍坊书写的文学“大书”。
《潍坊市文联签约作家作品选》选入17位潍坊市文联签约作家代表性作品,作品体裁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将潍坊优秀作家的作品结集出版,可谓是潍坊文学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现。该书展现作者笔下精彩纷呈的文学大观,良好体现编选意义所在,既在确立一定的文学史意义的同时,更彰显了潍坊这座城市培养厚爱作家队伍、引领推动精品创作的文化风范。
据潍坊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兆锋介绍,截至目前,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潍坊市签约作家制度已实施两届五批,共签约26位作家。“自潍坊市签约作家制度推行以来,我们将散落全市各地的创作力量紧密集结,有力点燃了全市作家创作激情,成为推动潍坊文学精品创作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繁荣潍坊文学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邱兆锋说。
在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第二届签约作家黄浩看来,这两部作品是建设诗意潍坊的具体呈现,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块没有文学的土地是苍白的,是没有灵魂的。所谓文学见证时代,作家正是用优美的、深刻的文字,来陈述、挖掘并见证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黄浩说。
“两部作品相继出版,这是文学界中的一大盛事。足见潍坊市文联和潍坊市作协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新时代创新精神,做出了多项有价值的事情。”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第二届签约作家迟玉红说。
资料图
作家和诗人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他们为城市而歌,体现文学的虔诚之心和深厚的城市情怀。潍坊人写潍坊,得益于他们身后有一座默默给予创作养分和创作灵魂的故乡。外地人写潍坊,不可忽略的一点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潍坊成为文学“富矿”,吸引更多作家对其进行挖掘。
曾在潍坊工作多年的中国作协会员、《青岛文学》主编李林芳提起潍坊回忆满满。她曾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潍坊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对潍坊有深厚的情愫。此次她入选《诗歌里的潍坊》的组诗《故国辞》,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潍坊的情感。
文学精品是一座城市奋进前行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潍坊市文联组织引导全市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实创作,文学事业喜报频传。其中,在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选中,潍坊籍作家逄春阶与青岛作家朵拉图(董立涛)的报告文学类《家住黄河滩》,儿童文学类黄鑫的《恐龙德克之乌鸦令》、张冠秀的《天水谣》均榜上有名,反映了我市文学创作的繁荣与进步。此外,潍坊市文联还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讲好潍坊故事,例如莫言文学艺术馆(红高粱文学基地)的建立,“写挚爱家乡诵更好潍坊”2024潍坊作家原创作品朗诵会、“抒写最美家乡·悦享更好潍坊”潍有书香读书会等,搭建起与全国名家学习交流平台,有力推动潍坊市文学事业发展。
潍坊拥有庞大的文学创作群体和丰富的文学表现样式,以作家队伍的辛勤耕耘及大量讴歌新时代的优秀作品,让潍坊真正成为一座文学艺术创作高地,在中国文坛绽放出瑰丽的文学之花,让更好潍坊的文化名片更加亮丽。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文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