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观丨一座城市的“二次成长”

潍坊新闻网 2024-08-21 08:43:33

  当城市“老”了,如何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化和更新,不失为一剂良方。

  近年来,从十九届五中全会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再到党的二十大,从全国两会到地方两会,城市更新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让潍坊更好,2021年11月4日,我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截至2023年年底,完成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更新成果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日前进行了深度采访。

  01

  举全市之力积极探索

  6月份,《关于印发潍坊市城市更新行动规划的通知》出炉,我市城市更新行动规划正式出台。

  一座城市是一个空间,更是一种生活。城市更新,承载着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不同于以往的城市建设方式,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操作办法难以进行。为此,我市通过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创新性形成了符合潍坊实际的城市更新办法。

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张面河片区一角

  建立城市更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长担任召集人,分管副市长为副召集人,发改、工信、住建等19个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同时在市住建局设置城市更新和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办公室,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工作格局。

  建立“市-区-项目”三级联动机制。着力培育打造了一批规模适宜、有代表性和示范效应的特色项目,目前,全市入库城市更新重点项目249个。

  政策密集出台。先后出台《潍坊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潍坊市城市更新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城区更新用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起完善的“1+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

  城市更新何以有序推进?规划即秩序。

  坚持规划先行。我市邀请中规院专家为城市更新行动高点定位、系统谋划,构建了以城市体检为基础、市级规划为引领、专项规划为支撑、实施计划和落地项目为抓手的“1+1+N+X”的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明确城市更新实施单元、重点区域、更新目标和更新方向。

  有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更新目标后,城市更新有序展开,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我市坚持边规划边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已启动项目156个,完成投资749亿元。

我市近年来打造的城市公园

02

高质高效系统推进

  行走潍坊,感受城市更新的“速度与激情”,只见一个个重点项目加紧建设,连片产业空间挺起经济发展的“脊梁”,中心城区道路“再上新”,奏响服务民生的奋进曲……在不断的更新与成长中,一个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阔步而来。

  城市更新,让城市“更”新。聚焦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人居环境品质,统筹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全域更新、系统更新,我市积极实施“六大行动”,城市更新视野下的潍坊,“二次成长”悄然进行中。

  提升城市韧性行动。不断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心城区海绵达标面积比例居全省首位。目前,已开展排水防涝建设项目65个,中心城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点已全部消除;344.45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22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以及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均已完成;加快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区人均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

月河路(健康西街-胜利西街)通车。

  打造精致街道行动。建成全市首座市政互通式立交桥、首条高架快速路,实施中心城区道路畅通工程195条。建设过街天桥24座,实施“喇叭口”改造167处,增设路口“大白棚”179处。新开及调整公交线路20条,开通通学、春游、医疗等特色定制公交专线。新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达81.3%。

北宫西街与和平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听竹园

  建设绿道网络行动。建设口袋公园1075处、城市绿道73.3公里,完成立体绿化1.8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21.3万平方米、城市美化彩化43.9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公厕238座。开展障碍性修剪、杨柳飞絮治理、绿化带“落土扩穴”等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重塑活力水岸行动。建成白浪河流域排水主通道改造工程。在玉清河、张面河建设雨洪调蓄设施,对虞河、白浪河排水主通道箱涵排口进行改造,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

  缔造美好社区行动。改造各类棚户区项目31.1万套、老旧小区2328个,惠及群众88.2万户。加快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引导房企转型发展。加快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8家、养老机构170家,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老食堂等1258处,进一步完善“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86所,新增学位16.97万个。

  擦亮潍州名片行动。组织实施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旧址、万印楼等修缮保护工程,设计开发“十笏园系列”“板桥系列”文创产品。

  焕新肌体,织补功能,向着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我市正有条不紊地画好城市更新的工笔画。

临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龙泉小区改造后场景。

03

从“更美期待”到“更真体验”

  “近年来,我们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在6月11日召开的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协商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刘运肯定了成绩,并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努力使城市生产生活更安全、花草树木更茂盛、河湖水系更清澈、市井街区更具烟火气、气质内涵更有书香味。

  让潍坊更美好,群众生活更有质感。走进潍城区北关街道刘家园小区,居民三三两两在去年刚改造的健身广场上锻炼身体。“我今年85岁了,真没想到还能住上‘新’小区,这里不仅环境好,住着也舒心。”刘永贞老人笑呵呵地说。去年,该小区进行了一场由内而外的有机更新,从硬件到软件全面升级,“面子”“里子”得到同步改善。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入选国家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时,我市的城镇化率达到65.7%,已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建设模式亟待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借力城市更新,抢抓试点机遇,我市以低效用地盘活为突破口,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南下河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项目

  位于奎文区宝通东街、文化南路及胶济铁路桥三岔口的庄家工业园地块,曾是城区中典型的低效工业用地,如今通过城市更新进行换“芯”,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水产品集散中心和冷链智慧物流园“两中心一园区”浮出水面,辐射全省、国内一流的现代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迎面“走”来。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我市拥有丰富的工业遗存和历史文化遗迹,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将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重要原则,通过发掘城市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更好地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赋能作用。

  比如千年古城青州市,在城市更新中系统实施保护修复工程,陆续完成松林书院、范公亭建筑群等35项文物维修保护,对真教寺、衡王府石坊等17处文物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完成偶园、北关、东关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修缮改造,完成116条古街巷、36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保护修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两年多来,我市3项经验被住建部刊发推广,奎文区南下河新发地智慧物流园项目入选省级创新案例,潍城区十笏园和寿光市金玉米片区获评省级试点片区,潍城区被确定为省级督查激励对象。在全省率先完成海绵城市立法,构建以立法、规划管控、绩效考核、项目效果评估、资金保障为基础的“五位一体”长效推进机制。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杰/文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通讯员 : 曹鑫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