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看潍坊”大型调研采访·走进高新区 | 竞逐绿色发展“新”赛道

潍坊新闻网 2024-08-24 09:32:15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高新区是全市产业发展高地,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今年以来,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扛牢经济强区责任担当,1至6月,全区GDP增长6.9%、增速居全市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利润67.6亿元、占全市四分之一;完成税收25.4亿元、增长17%,税收总量、增速居全市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总量和贡献度均居全市第1位。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园区

  找准产业优势、明确发力方向,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动力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和医养健康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元宇宙、磁产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潍柴、歌尔、特钢等龙头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增“四上”企业35家。7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200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作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

  坚持项目为王,做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进一步夯实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高新区今年确定实施总投资1561亿元的201个产业项目,涵盖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目前,已开工建设总投资233亿元的潍坊磁悬浮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昌威综合运营中心等32个重点项目,力创科技产业园、潍坊航空航天产业园二期等19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潍柴高端农业装备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施工,9月底完成设备安装;福田新能源汽车项目10月份试生产,磁悬浮智能制造产业园10月底建成投用;122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全部达到建设时序。

  山东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园区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潜力在创新。高新区充分发挥平台集聚创新资源的强引擎作用,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7家,潍柴完成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中国专利金奖。支持企业与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建育才联合体,培养工程硕博人才360名,“订单式”培训130万人次。建成元宇宙未来创新谷等综合体,提供“产学研创孵投”全链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达474家、产值占比达92.3%。构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上半年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平台4个、“工赋百景”揭榜挂帅项目2个,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增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家、绿色工厂2家,数量均居全市前列,产业革新脚步愈发矫健,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蓄势赋能”。

  书记谈>>>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奋力争当更好潍坊建设排头兵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赵文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坚决扛牢经济强区责任担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争当更好潍坊建设排头兵。

  找准产业优势、明确发力方向,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着重抓好的关键环节。高新区坚持一手抓主导产业规模扩张,打造以潍柴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以歌尔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实施了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元宇宙、航空航天、储能、磁技术等产业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实施“四上”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力争全年新增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四上”企业120家以上。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是高新区的鲜明特色和发展底色。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奋力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高地。大力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和创新积分制试点,拥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5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6家,其中国字号13家,创新能力居全国高新区第20位。加快人才集聚,实施“高新英才”工程,聚集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64人,其中国家级72人。推出支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等14条措施,出资1000万元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全区有效发明专利8700余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聚焦企业需求,推动新技术加速转移转化,用“智力资源”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30条、降低交易成本76条等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做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区有2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综合百强。狠抓项目建设,做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建立企业“智慧云仓”平台,实现“一企一案”式精细化管理服务。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颁发了首张“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获批国家级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

  按照“项目+产业+人才”的理念,全力打好“双招双引”组合拳。大力开展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与潍柴、歌尔、福田汽车成立联合招商专班开展精准招商,推进海王现代智慧医药物流园项目等8个项目列入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10个项目入选潍坊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库,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建设。加力突破开放发展,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40家以上。

潍坊日报社调研采访组成员:高文 尹莉莉 薛静 石莹 方文婷/文 巩建国/图
见习记者:李淑蒙

责任编辑: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