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观丨潍坊城市精神,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潍坊新闻网 2024-08-28 09:45:09
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潍坊城市精神解读
精神是行动的引领,更是行动的升华,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就有什么样的担当作为。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聚焦“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潍坊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我们前行。
日前,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弘扬、广泛宣传“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这十六个字根植于历史文脉,传承于赓续奋斗,立足于未来所向,是襟连海岱的区位环境、齐鲁文化的人文基因、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相互激荡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传承性、时代性和引领性。
01
城市精神缘何而来
一座城市人文精神的养成,必然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沉淀。
“崇文”是潍坊文化的特征,“尚德”是潍坊人精神境界的体现。
在这里,文祖仓颉造字,奠定中华文明之根基;上古名君虞舜倡导“仁孝德政”,开创中华道德之先河;青州知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青州知州欧阳修“所至民便,既去民思”,潍县县令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种忧国忧民的格局和“枝叶关情”的情怀,历久弥新、世代相传,筑牢潍坊建树现代文明取之不竭、睿智前行的文化根基。
“惟实”是潍坊地域精神的特质,“励新”是潍坊发展的动力源泉。
过去的潍坊熔铸了敢闯敢试的求变印记,锻造了唯旗是夺的争先印记。潍坊历来就有争第一、创唯一的豪迈气魄。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程控交换机,都出自潍坊。这些年,培育了潍柴、歌尔等制造业旗舰,培养了一大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潍坊制造、民族动力享誉全球。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潍坊闯出了贸工农一体化、商品经济大合唱、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改革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肯定“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进入新时代,我们持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闯关。
开放包容是潍坊不断迈入更高发展层级的城市发展方法论。
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把潍坊风筝带到欧洲,潍坊由此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近代,潍县作为山东最早开放的三大商埠之一,形成了国内知名的自由贸易市场。
当下的潍坊,向世界递出农业开放发展金字名片,作为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海陆空八方通衢,经贸网络覆盖216个国家和地区,展现了潍坊的城市开放度、经济外向度和市场活跃度。这是我们延揽全球高端人才、链接世界优质资源的重要支撑。
自信图强赋予潍坊这座城市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风骨和勇气。
当前的潍坊,经济增长全面持续上扬、走在全省前列,工作开展全面提升突破、塑成领先优势,政治生态全面净化重塑、干事激情焕发,打开了工作的全新局面,迈上了发展的更高层级,呈现出经济运行稳健向好、进位争先的好态势,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焕新升级的好前景,城市品质改善提升、近悦远来的好形象,人民生活日臻美满、均衡共富的好图卷……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每一个自信图强的潍坊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集中体现了潍坊人的群体精神,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潍坊特点。
02
潍坊城市精神的内在逻辑
城市精神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纵观“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潍坊城市精神,四种精神互为因果、形成闭环。
潍坊学院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孙伟红说:“崇文尚德是根基,惟实励新是行动与方法,开放包容是城市面对当前新形势的态度,自信图强是前三种精神的结果,而自信图强的城市必然也是一个崇文尚德的城市。”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孙敬明认为:“潍坊人文深湛,有八千多年的文明史。自古崇文尚德,名家星汉。《大禹谟》治国以‘九德’,‘仁’乃儒家理念,‘德’为治国根本;汤盘有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笃行致远,惟实励新;天以新为长运,人以新乃昌明,事以新则繁荣。开放交融,自信则刚;有容乃大,至大则强,至强则日新,日日新者,更好潍坊,东风万象。”
向上而行,逐日争先。潍坊国际和平城市发起人,潍坊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吉树春表示,从舜帝到贾思勰,潍坊始终以一种进取的姿态,刻画着自已在中华大地农耕文明中的维度,潍坊自有敢为人先、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十六个字的城市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像风筝一样,向上而行、奋力争先、走在前、挑大梁。
“潍坊是东夷文化、鲁儒文化、齐商文化交融地,既有传统手工艺勤劳灵巧基因,也有儒家文化忠厚诚信底蕴,亦有齐商文化灵活智慧的传承。”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李继凯认为,“在新的发展时代,‘崇文’是良好的发展环境,‘尚德’是深厚的发展优势,‘惟实’是扎实的发展本质,‘励新’是关键的发展手段,‘开放’是重要的发展方式,‘包容’是特色的发展路径,‘自信’是核心的发展动力,‘图强’是重要的发展目标。”李继凯认为,极具创新性、时代性与科学性的新时代潍坊城市精神,定能进一步激发潍坊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力、创造力与自信心,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潍坊篇章”与“潍坊样本”。
03
如何用好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的彰显首先在人,关键靠人。940万潍坊人,每一个人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言行举止、素质状况,都与潍坊城市形象密切相关。
2024年上半年,潍坊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这一成绩是千千万万个潍坊人用双手干出来的,每一个潍坊人的奋斗进取,丰富了城市精神的内涵,这是一股向上的气、一股向前的力。
城市精神既来自千百万市民的实践、创造,又在很大程度上刻画、影响着每一个市民。相互塑造、彼此成就,这就是人与城市的辩证关系。站在新起点的潍坊,发展要实现新跨越,需要精神内核的支持。
“城市精神”贵在实践,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努力弘扬。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根本在队伍建设,关键看能力作风。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干部,都要勇于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求其精,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当标兵、创一流。每一名奋斗的潍坊人,做好自己的事,和着时代的节拍筑梦前行,把城市精神化为每个人精神成长的丰厚滋养,化为城市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城市精神”是城市之“魂”,是凝聚和团结全体市民实现城市奋斗目标的共同信念和追求。潍坊城市精神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广泛宣传潍坊城市精神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责任,把对“城市精神”的认同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让“城市精神”引领行动,扎根潍坊大地的城市精神必然在新时代展现蓬勃生机,催生出建设更好潍坊的累累硕果。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莹/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