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勇争先——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述评之三
潍坊日报 2024-08-29 09:42:50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勇争先
——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述评之三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走进位于寒亭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片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翠绿的阳光玫瑰葡萄缀满枝头;安丘市的正大潍坊360万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借助智能化设施,两个人可管理18万只鸡,日产鲜蛋300万枚;打着潍坊特色农品烙印的“郭牌西瓜”每个售价过百元,“京琪葡萄”出口东南亚;青州市弥河镇桐沟村积极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的国家4A级九龙峪景区吸引了八方游客……一幅全景式的潍坊“富春山居图”,解读着潍坊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潍坊大地为底色,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施以浓墨重彩,呈现出人民生活日臻美满、均衡共富的美好画卷。
潍坊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素有重农强农、改革创新基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赋予“三个模式”新的时代内涵,探索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的新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久久为功。我市锐意改革,加力攻坚,聚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更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农业强市建设塑成新优势。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完善乡村振兴融合化制度机制,持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纵深推进“六大融合提升行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勇争先。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中,为乡村振兴融合化蹚路子、作示范,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市以产业全链条、城乡全方位、治理全领域、科技全体系、改革全要素、服务乡村振兴全周期“六大融合”行动为主要内容,出台《关于全面提升融合化发展水平更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意见》,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乡村振兴融合化迭代发展,赋予“三个模式”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6∶1,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聚焦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良好局面。我市坚持以改革激活力,打出了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套“组合拳”,推动“以城带乡”向“城乡融合”转变。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构建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政策支持体系,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广大农民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成果。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7.3亿元、增速4.5%,总量全省第一、增速第二,实现了高基数下的快速增长。这是我市坚持以改革增动力,聚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强乡村产业、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跃升的生动注解。
强种业,建成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质资源数据库、山东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数据库,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壮农机,以潍柴雷沃为链主,带动百余家骨干企业集群发展,农机装备对全国小麦、玉米机收贡献度分别超过60%、30%;数智融合持续赋能,我市建成“三农”大数据平台,在数字储运、营销、监管等10大领域打造150个应用场景,创建省级智能牧场、智慧农业基地42家,智能设施农业占比达80%。
以产业集群、园区、强镇等为载体,集聚资源要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重构”,让作为地级市的潍坊农业总产值破千亿元,呈现龙头企业众多、产业基础雄厚的鲜明特征,品牌农业破土而出,寿光蔬菜、诸城畜禽、潍县萝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安丘出口农品、临朐大樱桃等品牌蜚声中外。
在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雁阵格局”中,我市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培强主体、集群发展、拓展业态、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力突破,打造了春冠鹅肥肝、黄金籽西红柿等一个个特色品牌,见证潍坊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农业成为现代化大产业让万千农民受益。
如何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我市坚持以改革添红利,推动农民增收向共同富裕迈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深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培育生产服务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接轨。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发展永不止步。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这一目标,用好农村改革这一“法宝”,抓牢“双百双千”工程这一抓手,我市拓展融合化发展这一路径,持续擦亮“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金字招牌,在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中彰显“三农”担当,加压奋进,久久为功。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