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评谈丨创新为非遗“减龄”

潍坊新闻网 2024-08-30 10:09:04

创新为非遗“减龄”

◎宋玉璐

  非遗文化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智慧,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不少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困境,甚至濒临消亡。束之高阁不是出路,唯有创新才能为非遗注入新活力,让其“见人、见物、见生活”,带着勃勃生机走入公众视野,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光彩。

  创新为非遗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传统的非遗技艺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工艺和表现手法,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通过与现代科技、艺术相结合,非遗可以呈现出更加新颖、时尚的面貌。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非遗工艺品,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其精美细节;将非遗元素融入动漫、游戏等流行文化中,引发年轻人的兴趣和关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传承人郭洪利,就将风筝与“恋与深空”“王者荣耀”等游戏IP开展联名活动、跨界合作,积极探索本地非遗与现代文化生活的连接点。这些创新的表现形式,不仅拓宽了非遗的传播渠道,也为其传承发展带来了机遇。

  创新赋予非遗新的实用价值。许多非遗项目在过去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原有的实用功能逐渐被现代产品所取代。通过创新设计,非遗可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重新获得实用价值。如将传统的刺绣工艺应用于现代服饰、家居用品中,国潮元素即为时尚风向标;漆扇、冰箱贴、迷你年画等文创产品,既传承了文化又满足了市场需求。这种创新方式将文化符号烙印在日常生活,让非遗得以延续,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

  创新推动非遗传承方式的变革。传统的非遗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方式,存在传承范围窄、传承效率低等问题,导致至今仍有大批优秀技艺藏在深山人未识。而创新的传承方式,如开设非遗培训班、举办非遗文化节、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教学等,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和学习非遗技艺。近日,高密市姜庄镇的红高粱艺博园迎来一拨研学游团队,潍坊市级泥塑代表性传承人为孩子们演示泥塑制作技艺,非遗研学项目在今夏越发火热。非遗只有对年轻一代产生吸引力,才能源源不断注入新血液。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功在创新。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非遗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创新,非遗才能被更多人感知、喜爱,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