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上勇争先——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述评之五

潍坊新闻网 2024-08-31 10:05:21

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上勇争先

——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述评之五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8月13日至15日,“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不以山海为远,齐聚鸢都潍坊,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围绕郑玄文化展开深入交流,发布高质量论文24篇,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奠定了潍坊文化的底蕴,塑造了潍坊独特的人文气质。这里是东夷文化核心、齐文化腹地、两汉经学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热土和明清时期海岱间的文学中心,灿如星河的历史人文和钟灵毓秀的自然风景相映成趣,造就了潍坊风采别样、气质独特的城市“IP”。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完善文化强市建设制度机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文化“两创”新标杆工作机制,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上勇争先。

  坚持守正创新,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要做好创新型发展,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市立足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将传统文化与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碰撞,使其形成更强大的传播力度。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非遗版本馆,6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新创建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件国家级非遗作品入驻中国非遗馆、位居全省首位,实现由非遗大市向非遗强市迈进。另外,持续研发非遗文创类特色产品,举办潍坊风物展、“潍坊好手艺”文创产品大赛,评选“潍坊十大市礼”,非遗展演和精品文创成为全市重大活动标配,为展示更好潍坊形象加分添彩。

  坚持统筹整合,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进一步优化山海城发展格局,以“齐鲁天路”提升为抓手,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举办房车自驾游、摄影大赛等宣传引流活动。风筝博物馆XR数字体验空间等一批新项目广受好评,1532文化产业园、泰华城、杨家埠等文旅街区特色活动带活带火中心城区文旅消费。今年全市音乐节、演唱会等演艺活动丰富,2024潍坊风筝嘉年华爱奇迹音乐盛典吸引了2.7万名歌迷,市外观众占比达45%;6万乐迷来潍坊参加2024新青年音乐节,市外观众占比达78%,网络曝光量超10亿次,带动全市文旅消费约1.1亿元。高质量组织“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系列活动,举办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三周年纪念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赴美国、法国等6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开展文化交流,积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市长论坛,做大潍坊“国际朋友圈”。

  坚持以文化人,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千家万户。加快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家公共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45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获评省“特级站”,一级馆、“特级站”数量居全省前三位。全域布局推进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新增15家超然书房、新建22处有声图书馆,布局一批超然书屋,谋划建设校园书苑,构建全民阅读空间体系,打造“潍有书香”品牌。延长公共文博场馆开放时间,创新举办潍坊文化艺术季,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举办市民艺术夜校,已有书法、八段锦、写意国画、生活艺术等10个班次开班,在寓教于乐中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围绕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郑板桥清廉文化等开展主题创作,打造京剧《我有一个梦》、茂腔小戏《一个人的报社》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演出超过2000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高。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源泉。绵延不断的千年文脉在新时代迸发激情活力,为更好潍坊建设注入新动能。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文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