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李全 校兵湖畔

潍坊晚报 2024-08-31 15:11:01

  

  记述红袄军的连环画《红袄风云》。杨志滨 绘

  《榆园杂录》中记载的李全。

  北海县农家子弟李全,曾揭竿而起抗击金、元入侵武装,与杨妙真结为伉俪,收复失地。南宋朝廷却忌惮他的力量,借金兵和蒙古兵之手将其除掉。别画湖东畔有一略高地势,平坦如坻,方圆数里。世代乡人相传,此处为李全所部操练人马的古校场。

  亲人被杀李全复仇

  抗击金元入侵武装

  没有停下探寻的脚步,郭麐走进了更为深远的历史空间里。

  李全,潍州北海县人,生活于宋、金、元三朝交替之际,北海县农家子弟,俗传为潍县固堤镇人。民间相传,其母分娩时,一胎三胞。李全少年时以贩牛马为业,为沿途防身,即习弓马,身手矫健,擅运铁枪,人以“李铁枪”称之。晚清潍县郭榆寿著《榆园杂录》中称李全“锐头蜂目,权谲善下人”。成吉思汗与其子拖雷率万余大军掠地山东,大肆杀戮,屋庐焚毁,城郭丘墟,金帛子女、羊畜牛马被席卷一空。李全母亲与长兄被蒙古兵杀死,血染草野,自此,李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此后,元军再次侵宋,与金人争夺今潍县、寿光一带,李全仇恨爆发,聚众乡民五千余人起义,抗击金、元入侵武装。当此之际,山东起义的“红袄军”首领杨安儿败于金人被杀害,万余起义军群龙无首,杨安儿之妹杨妙真,素有威望,军中称为“姑姑”,英勇无畏,接过兄长旗号,统领旧部,占据今莒县磨旗山,抗金反元,李全率部归附。无独有偶,这位“姑姑”亦擅使铁枪,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英雄相惜,李全与其结为夫妇。

  宋嘉定十一年(1218),李全受南宋指令,率军北上,开疆扩土。攻克密州,活捉金兵悍将黄掴。6月,兵临青州东阳城下,说服金国元帅张林归顺,青州、济南等12州府全部纳入南宋版图。

  南宋朝廷设计陷害 乱世枭雄悲壮殒命

  李全、杨妙真虽一心向南,却因出身为起义“草寇”,屡遭南宋朝廷疑忌,朝廷表面上对李全加官进爵,杨妙真亦被封为“令人”,暗中却企图借金兵和蒙古兵之手,除去这一尾大不掉“心头痼疾”。

  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张林出尔反尔,不顾与李全的情义,背叛南宋,投降蒙古,接受了蒙古方面授予的“行山东东路元帅府事”的官职。李全闻讯后,义愤填膺,毅然率部回兵,夺回青州,生擒岂图逃跑的张林,将其押往楚州交付朝廷。

  蒙古方面岂能甘心?1226年,以数万大军铁桶般包围了青州孤城,李全军被围一年有余,孤军无援,弹尽粮绝,杀马为食,数万军民仅残剩几千人。这下正中南宋朝廷下怀,视若罔闻,作“壁上观”,不发一兵一卒援军。李全悲愤不己,欲自尽殉国,因部将强力阻拦未遂。为保全残部性命,他仰天长叹,违心投降蒙古。南宋朝廷闻讯后,将其寄寓在南的家属全部杀害,只有留在军中的杨妙真幸免。如此处境中,李全依然贞心不改,虽名为降元,年号、服饰、旗帜等仍沿用宋制,并屡次暗中派出使者联系南宋政权。

  出于阴暗心理,宋理宗断然采取大臣史弥远等人的魍魉之计,以“调停”为名,企图诱杀李全。阴谋败露,李全愤慨难当,满面泪水,焚香向南而拜,自述生平梗概,仰问上苍:是我负宋,抑宋负我?将南宋敕命诏书和朝服尽数焚毁,献城为元地。数年后,宋将赵葵攻陷青州,同路人自相残杀,杀死李全。杨妙真只身逃出乱军,北来李全故里,自此杳如黄鹤。一曲乱世枭雄的悲壮之歌就此落下了帷幕。

  别画湖东古校场 诗篇流传记遗迹

  也许不会有人想到,李全的传奇人生与别画湖结上了丝丝缕缕的联系。别画湖东畔有一略高地势,平坦如坻,方圆数里。世代乡人相传,此处为李全所部操练人马的古校场。往事如烟,岁月沧桑。当郭麐实地见到这一高地时,李全、杨妙真的故事早已化为说书艺人的作场演唱内容。对于这一寻踪之旅,诗人郭麐在《潍县竹枝词自注》中同样有着诗篇记载:

  老翁七十眼麻搽,登州钻蝮休更夸。

  剩有雪天人半屋,梨花枪好说杨家。

  郭麐在自注中提及,别画湖东有地,俗传为李全妻杨妙真演梨花枪处。小诗以如弦的韵律在吟唱:再不要夸说东海石决明的医药疗效,七十老翁的盲目实在没有疗愈的办法,趁着这大雪纷飞的冬闲天,说一段杨妙真练梨花枪的故事吧。她练习武功的校场,就在咱们这别画湖的东边。

  世代相传的崇拜民族气节意识,感召着感情质朴的乡人,大雪覆盖下的半间茅屋,挤满了听书人。听到关键处,鸦雀无声,唯见旱烟锅上的白烟缕缕升腾。一幅湖上乡民闲适恬淡生活的真实写照,又同样透露出一团白烟样的历史迷雾:高地是李全起兵时用过的校场,还是杨妙真返里后准备东山再起的练武之地?可以想见,郭麐实地见到时,面对着白云苍狗过往烟云,搔首问向湛湛苍穹。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