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美风光 | 佛陀的山
潍坊新闻网 2024-09-05 11:04:06
佛陀的山
□王庆德
青州西南那山,伏着,状如骆驼,名之曰:驼山。山里多佛,佛者,觉悟也。唯觉悟者才不灭,青州也就生机勃勃,山也就不灭了。
驼山(资料图)
进得山门,上了山,仰仰头,天高高的,正午的阳光垂直而下,满山寂静,人影也没有。遥远处传来鸡鸣,仅仅的一声,如水的波纹,在光尘里荡开,渐远渐逝,远远地沉淀了下去。
山脚的拜佛台,平出在山坡上,坦坦荡荡的。台侧筑堰,台上构亭。亭侧立定,虔诚地躬下身子,凝了神,向东南方平视,猛然里就见了佛,是巨佛,由九座起伏的山崮连成的。宝瓶式的发髻,高高地拢起,两颊棱角分明,双目深深地陷下;青松做眉黛,那一片草木,就蓄起了胡须,回归了佛祖的本来面目;那修长挺直的鼻梁下,是微启的唇,笑对着苍穹。这巨佛头像,巍巍然,长五里有余,沐浴着风雨,静静地卧在这里。
多少年来,巨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不说,只是笑。
佛体周身隐隐一缕蓝色的光,蓝光上是亮亮的天,半空中薄薄的几层云。太阳的光柱透过云层,一道道布在巨佛上。这光柱,又像是万道佛光,照彻过去,照彻今世,也照彻着未来以及四方。
直起身,东南方那巨佛又成了九座山崮,驼山那层层的石阶就垂到眼前。踏着石阶,去瞻山上的佛。人道“驼岭千寻”,以极言其高;又有人道,驼山的佛教是密宗,入山拜佛,要千万遍地寻,故曰“驼岭千寻”。
山腰的望云亭嵌在碧松里,四角翼然。石鼓凳上坐定,悠然间不觉手击了石桌,“砰”然回音,那韵,就似长空里传来的钟鸣,令人梦醒。
这望云亭,约略是东眺云门山的佳处。望一眼云门山,那山如佛冠的剪影贴在东天上,那殿,那亭,那阁,那门,隐约里就如佛冠上的簪和珠,似有若无地摇曳。躬身再看那巨佛,巨佛安祥地仰望着苍穹碧空。
碧空里有白云,一朵朵,一团团,当是观音菩萨驾的祥云。正疑心那云是从普陀山来的,一群云雀就从山侧的松间窜出,从眼前掠过,鸣叫着向山上飞去,它们也是去寻佛吗?
从望云亭登山,依然是层层的石阶,只是更规整一些,也更陡峭了一些。两侧的松一排排,静静地、默默地肃立着,冠与冠连结在一起;松下的巨石盘礴,层层叠摞,如佛的莲座。顺着石阶向上望去,就见一道绿色的长廊从天上垂挂下来,尽头的葱绿里显出一抹桔红色的墙,墙侧是幽深的门,洞开着。
那里幽藏了什么?是别有的洞天吗?
登了一千多级,到了台阶的尽头,原来是东天门。门楣墨青,檐角高挑,门外三五株古松,错落着,金刚、罗汉般地矗立在那里。南侧是去佛窟的月门,门侧对联曰:“驼岭千寻古州胜景,石窟万载华夏灵光。”还是先去瞻佛,舍东天门不入,就进了这月门。
月门内,是宽阔的甬道,右侧,悬崖壁立着,似乎要把所有的生命体抖落,然而苍松翠柏却自石间生出来了,枝杆虬曲,生机勃发。在那松柏间排列着五个佛窟,上自南北朝,下至李唐,在绵延的500年里,青州的能工巧匠在这里雕凿了638尊佛像。这群雕佛像,大者,高两丈余,小者,仅盈寸而已。有端庄的佛祖,有亭亭的菩萨,还有在欢门内潇洒随意的太子思维像;有飞天那裙裾当风的飘逸,又有护法神那怒目环睁的雄武。一尊尊佛像端庄安祥地注视着世间,供养人就虔诚地跪拜在佛前。
敬立在最大的那座佛窟前,肃穆瞻仰。几百尊佛像,环绕着佛主释尊。释尊神态安然,面如满月,慈眉善目,若睁若合间四溢了无穷的智慧;阔大的耳轮垂于腮际,双唇微启,似语非语里启迪着众生;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无畏印,安谧慈肃,静坐在莲台上。两侧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柳眉凤目,头著高冠,身材窈窕,静穆中透着庄重和典雅。
瞻过佛,紧走几步,就登上了驼岭。驼岭的松,密密层层,翠色连云。干挺拔,冠团团,静静地、淡淡地立着,亦如佛。驼岭上的天街,巨石盘盘,蜿蜒着向北延伸了去。东侧云门山的天街,了无遮拦,突兀在碧空里,这近在咫尺的驼岭天街,却逶迤在翠松黄菊里。正感叹大自然的造化,就到了南天门。
宋以前,这驼岭上是寺院。宋徽宗崇道,这里的僧寺也就变成道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自古亦然。这寓了道教风格的南天门,矗立在天街上,门中央正对着一株千年古松,繁枝、密叶、遒劲、峻拔,如燃着的一柱大香。走过几盘石,绕过一片松,又是一道门。这门是两块巨石相对而成的,颇得天然的趣味。紧靠着的是天泉、天河、五龙池组成的“三清”境界,神仙居住的地方。高高的昊天宫就座落在这里了。
昊天宫约建于宋,元代作过翻修,眼前的建筑是近人重修的。第一层青石叠摞为门,二层的阳台可作戏台,楼内供了菩萨。昊天宫本道教的建筑,在这里佛道和平共处了。
昊天宫前后,自元至今,碑碣林林总总,计100余幢,多为祈雨有应,众善题名,重修碑记,自成一道风景。北端的七宝阁,立在陡峭的石崖上,两层建筑未用一砖一木,全用青石砌就,即使窗扇也用一方石板透雕而成。这是少有的无梁殿,无论从建筑学还是美学上都是值得称道的。
沿天河东下,路旁是参天的古松树,风来,萧萧瑟瑟,隐约里是千佛寺那边传来的经声。聆听着经声,不经意间又回到了东天门。门内那几株古柏,铸铁般的干,皲裂着,朦胧里如刻着的经文;那西北侧的枝叶让朔风磨砺得突兀了,如面壁的佛;南向的枝,旁曳别出,如巨佛的臂。
出东天门,北侧是净海池。水澄澄碧碧,其上,青青的岩石间,扭出一松,曲屈而上,亦如佛尊端坐于磊磊的巨石上。
太阳西斜了,敬仰着东南方的山体巨佛。缓缓地走下山来,似乎感到这树,这石,皆佛所化,那远远近近的崮,也如一尊尊佛打坐在那里。
斜照里,这驼岭也如巨佛,光芒四射,人就披了这佛的光芒,逍遥下山而来,得大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