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如何讲述中国美学?山东老粗布在这里大放异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13 09:56:08
这几天,中国国际时装周正在北京举行。在本次时装周的现场,记者发现来举办T台时装秀的不仅有正装、休闲装等时装品牌,一些运动品牌也来到了现场,这也是历届中国国际时装周运动品牌来得较多的一次,它们扎堆去时装周是为了什么呢?
在本次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记者注意到,几乎每天都有一场与运动有关的时装秀。
设计师 隋振冲:这次发布会的服装我们现在还在进入研发阶段,后期我们会根据消费者的试穿反馈,进行优化、打磨到最好效果,然后进入量产阶段。
设计师告诉记者,目前在竞争愈发激烈的运动鞋服市场,运动品牌不仅需要紧跟专业功能产品的研发,以满足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对性能的极致追求。同时,品牌也越来越看重时尚潮流市场背后可观的消费者规模。现在运动品牌积极亮相各类时装发布现场,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消费动向和消费变化。
为了更好满足消费需求,记者注意到,运动品牌同时还在积极加快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在安徽蚌埠的这家运动品牌智能工厂,记者看到,几十条生产线都接入同一个大脑,不论是夏季的T恤,还是冬季的棉服,可以根据订单随意组合不同产线,18秒就能生产一件运动服。
某运动品牌制造事业部总经理 汪剑:通过智能系统及AI算法技术,将流程中的人、设备、部件进行无缝衔接,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全流程18秒产出时间,目前是行业极致领先速度,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记者还发现,这里每一卷面料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它详细记录了这卷面料检验、入库、发料等相关信息。一块块裁好的面料,通过身份信息被自动分配到各个车间,制成成衣,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近20%。
小镇来参展 提升中国纺织业时尚话语权
除了不少运动品牌来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记者在本次时装周上还发现,江苏还有一个小镇也来到了现场。一个小镇,能在时装周上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
真丝,尼龙,本次时装周上,这场时装秀用多种面料展现了中国时尚女装流行趋势。发起这场时装秀的,是来自江苏吴江的一个名叫盛泽的小镇。小镇来参展,代表的是镇上的2000多家丝绸纺织企业,如今盛泽小镇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面料生产基地,形成了千亿级产业。
盛泽作为中国纺织业的历史名城,这次以整体来参加时装周,就是想提升中国纺织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时尚话语权。一个以传统制造型产业驱动的小镇,能在纺织上做出如此文章,“秘诀”不只是纺好一匹布这么简单。
江苏某面料企业总经理 包巧梅:我们有定期上新,消费者可以去下单,现代的花形用宋锦的工艺去做。
这两年,来自线上的订单快速增长,对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盛泽镇的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对传统面料进行了创新改良,不断在“面料”上下功夫。
面料“卷”出新高度,是盛泽镇面料企业的座右铭。在这里,记者看到了通过特殊工艺用布料做成的像皮衣的夹克,看到了可以防水防风的新功能面料,市场上能想到的服装面料,在这里都能找到,盛泽镇已达到年产各类纺织品超200亿米。
江苏某面料企业研发总监 孟晶:它完全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布料,通过我们的工艺,来达到这种皮的效果。
江苏某纺织企业总经理 黄越:面料它是一个微孔型的,既防水又能防风,但又能透气。
据介绍,未来盛泽的目光,不仅是中国国际时装周,还将深化与国际时尚界的交流合作,以此来进一步加强产业和时尚设计的融合发展,带领小镇品牌走向世界。
国风“盛”放 老粗布也在拥抱新时尚
在本次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记者还发现,国风、非遗和国潮都在深度融合,曾被认为“又土又俗”的老粗布,在时装周上大放异彩,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与欢迎。
在本次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记者看到,以国风为主题的时装秀就有40多场。与以往的单一元素不同,这次在时装秀上亮相的中国风服装更多元化,包含了汉、唐、宋等多个朝代的元素。
周锦从事了30多年的服装设计工作,这次她带到国际时装周的服装是用一种被称为“老粗布”的鲁锦制作的。她告诉记者,这两年通过技艺升级,设计创新等方式,“老粗布”也成了消费者眼里的“香饽饽”。
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 设计师 周锦:这次中国国际时装周我是带来了58套作品,把鲁锦的制造技术做了提升,挖掘出了1082种色彩,鲁绣风格的马面裙复制到现代的服饰当中,就是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飒的、宽松的这种时尚服饰。
“锦”的本义是指有彩色花纹图案的丝织品,是中国传统布料中的一种。在本次时装周上,记者看到一些设计师将不同朝代的锦与非遗工艺相结合,推出了更适合日常穿着的流行服饰。
设计师 吴振飞:我们在传统的宋锦面料上结合了螺钿的非遗工艺,将螺钿的视觉效果在纺织品上做了呈现。去年开始,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市场对于非遗行业的认可。
国际时装周观众:国潮我一直都有关注,对于这种国潮走进日常生活,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国际时装周观众:不光是穿在身上,也能够通过时装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