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观 | 谱写融合发展时代华章
潍坊新闻网 2024-09-26 08:49:22
谱写融合发展时代华章
——潍坊市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探索实践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路径纪实
涵盖8大菜系、1200余个品种的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90%的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诸城市与浪潮集团的合作让一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一个1.5公斤左右的郭牌西瓜卖到100元,多肉花卉“朝霞”一盆卖到70万元,潍坊好农品,有颜又有质;
山东元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滨海盐碱荒地上种出了3000亩芳青玫瑰,发展玫瑰花精深加工,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涵养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
青州市建成融合人文之美、生态之美、产业之美的A级景区18处,运营桐峪里等87家精品民宿,年游客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百亿元,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
用心用情用力下好乡村振兴融合化的一盘大棋,一幅全景式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成为潍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为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潍坊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加速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乡村振兴融合化迭代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乡村吸引力、基层善治力、发展源动力,为更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作出潍坊贡献,农业强市建设跃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2023年,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89.15亿元、27460元,比2018年分别增长31.1%、46.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6:1,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在昌邑市青阜农业综合体,数台收割机在麦浪中穿梭。
01
以产业全链条融合
提升农业竞争力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必须通过全产业链拓展增值增效空间,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上半年,潍坊26家企业、103家合作社入围全国500强,均居全国第一,新获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4家,均为全省第一;成功获评第一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培育国家级产业集群2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5个……这组数字标注着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的潍坊新空间和新高度。
培强龙头带融合,做优载体促融合,丰富业态拓融合,打响品牌助融合,潍坊创新拓展三次产业融合的方法路径,融通产加销,融汇农文旅,融入全要素,推动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潍坊通过发挥龙头企业连基地、带农户、接市场优势,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持续做大得利斯、诸城外贸、新和盛等本土企业,吸引伊利、新希望、泰国正大等行业龙头先后落户潍坊。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90家,营业收入2813亿元、同比增长5%,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雁阵格局”。
山东新和盛飨食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行动,蔬菜、畜牧、农机、花卉4个千亿级产业链不断壮大,生姜、果品、种业、奶牛等10个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
坚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美丽经济”,全市农村电商发展到6000余家,网络零售额达264亿元,打造提升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3条,“齐鲁天路”火爆“出圈”。
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开展新“三品一标”行动,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9个,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2个、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产品30个。持续举办农产品品牌大赛、参加农品展,“潍农好品·家乡味道”品牌美誉度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
02
以城乡全方位融合
提升乡村吸引力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必须更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村成为幸福宜居的美丽家园。潍坊围绕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创新拓展城乡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城乡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新改建农村公路4871公里,自来水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4.5%,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超过95%,实现了乡村基本生活要件与城镇同标同步。寿光市实现城乡公交、供水等“八个一体化”,90%以上村达到省定B级和美乡村标准。
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乡村学前教育普惠率95.8%,县域内医疗就诊率达到94%,“两公里·半小时”服务圈实现全覆盖。
加快生态治理向农村拓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推动城乡生态协同治理,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省级和美乡村384个,建设美丽庭院33万户、占比超50%。
强化片区示范带动,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全面培强产业带动力、塑强示范引领力,全力打造新时代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综合体的目标定位,7个省级、20个市级、80个县级示范片区建设全面起势,涵盖村庄1100多个,辐射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带动群众20多万户,勾画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临朐县五井镇花园河村
03
以治理全领域融合
提升乡村善治力
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创新实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组织群众“抱团”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村级班子强、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宽裕、村民富裕的先进村捧回了“全国文明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等荣誉;青州市邵庄镇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为平台,在全镇92个村推行“街坊议事”制度,推广“积分制”“道德银行”等治理方式,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创建五星级村党组织2400多个,1932个村实现“跨村联建”,23个镇村获评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这是潍坊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拓展实现治理融合的机制办法,是打造治理乡村共同体模式的一个个生动实践。
潍坊扎实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等“三大行动”,深化村级党组织星级创评,常态化开展过硬党支部评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
坚持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推行网格化、社区化、信息化和积分制管理,建立“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日”等制度,所有村庄全部制定村规民约。
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清廉村居、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浓厚氛围。
通过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健全“三治”融合体系,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劲拂潍坊大地。
04
以科技全体系融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6%、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潍坊农业科技振翅腾飞的动力来自哪里?
潍坊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平台支撑、种业创新、数智融合、装备引擎,推动农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建成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设立36家农业院士工作站,打造农业科创要素集聚的“创新MALL”。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建成6大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18项,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7项全产业链蔬菜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制订的鸡屠宰ISO国际标准,是我国牵头制订的第一项畜牧业国际标准,实现了“零的突破”。
为了突破种业“芯片”,潍坊出台《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种业科技联盟,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建成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质资源库、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种子研发企业发展到44家,取得新品种权228个,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70%。已育成蔬菜品种300余个的华盛农业成为国内第一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业骨干企业,西葫芦、萝卜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1个,获国家专利15项。
卡酷奇、saopolo番茄,香野、章姬草莓……这些带着“潮”味儿的农产品出自昌邑潍水农业智慧产业园,这里采用荷兰豪根道“智能环境温控、水肥一体精准灌溉、智能升降种植”等智慧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国际领先,这个产值达6000余万元的产业园是潍坊150个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中的一角。
潍坊建成“三农”智慧大脑,在10大领域打造150个应用场景,创建省级智能牧场、智慧农业基地42家,智能设施农业占比达80%。“区块链+蔬菜”创新应用试点,获评中央网信办区块链创新应用案例和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农村优秀案例。
寿光市古城街道前疃村的番茄大棚
智能农机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给“全国农机看山东,山东农机看潍坊”增添了新动力。以潍柴雷沃为“链主”企业,打造从主机生产到零部件专业配套的全产业链条,总产值占全省二分之一、全国四分之一,农机装备对全国小麦、玉米机收贡献度分别超过60%、30%。潍柴雷沃340马力智能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北斗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05
以改革全要素融合
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源动力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潍坊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拓展推动“人、地、钱”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机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为了盘活沉睡资源,潍坊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性资产分别比六年前增长32%、31%。建成全省唯一的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大棚、承包地等产权交易1.3万笔、交易额212亿元。
投入的是“真金白银”,潍坊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整合投入涉农资金302亿元,撬动40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搭建全省首个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83.3亿元、居全省第一。
在乡村振兴的诗与远方中,吸引各类人才汇聚农业强市潍坊,寿光市的“雁归计划”,年均吸引3200多名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返乡“新农人”成为挑大梁的“棚二代”。高密市大学生刘莉毕业后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种植粮食5600余亩,年经营收入1600万元以上。
目前,潍坊乡村振兴高端人才超过2300人、占全部高端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农村实用人才达到33万人、稳居全省前列。
潍坊农业开放合作的步伐强劲有力,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六分之一。加快推进国家农综区建设,深化农产品通关便利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制度创新,探索形成33项制度创新成果。创设北方唯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便利区,潍坊农品远销14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5年突破百亿元。
06
以服务全周期融合
提升现代农业对小农户的引领力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小农户生产现代化难题,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潍坊交出了一份以专业化精准服务、集约化系统服务、标准化规范服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打法。
潍坊顺应农业服务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架起了提供农业产前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引领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接轨。目前,全市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6万家,服务带动小农户119.5万户。
高密市姜庄镇王干坝为农服务中心与潍柴雷沃联合成立易田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农机作业、测土配肥、粮食烘储等生产服务,辐射周边38个村、6万亩耕地,土地托管服务20万亩次。
潍坊因地制宜,聚焦粮食生产、农业现代化、产销对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社会化服务范围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从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等领域推进。
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广农业精准化、集约化、个性化、标准化服务模式,实现了“育、耕、种、管、收、销”全环节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领域、服务过程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培育“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示范点140个、示范社区(村)471个,服务农民14.1万户。
健全农业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积极推广输出创新做法和经验模式,打响潍坊农业服务品牌。寿光市大力推行蔬菜行业农资、技术、管理、检测、品牌、销售“六统一”标准化管理,为全球提供温室大棚一站式定制服务,已在全球22个国家建设了217个种植园区,在21个省市地区设计建设园区170个。
新时代、新征程,潍坊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振兴融合化之路,不断赋予“三个模式”新的时代内涵,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不断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新的时代华章!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文
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通讯员 : 石维群 滕昆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