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丨飘云雁南飞
潍坊新闻网 2024-09-27 14:30:51
飘云雁南飞
◎崔斌
汪肇是明代画家,字德初,安徽休宁人。他自称笔意飘若海云,所以自号海云。汪肇与蒋嵩、张路、郑文林等并称,为浙派晚期名家之一。他山水学戴进,人物法吴伟,亦工花鸟;用笔颓放草率,出入于二人间,不经意处表露天真率性,风格豪放不羁、自成一格。他的传世作品有《观瀑图》《柳禽白鹇图》《芦雁图》等。
明汪肇猫雀图轴(资料图片)
汪肇以善饮闻名。《徽州府志》记载他“遇酒能象饮数升”,意思是可以像大象一样用鼻子饮酒。《金陵琐事》记叙了一则汪肇饮酒的故事:有一次,汪肇遇到打劫的,他开箱告知对方没有值钱财物,只有扇子。为了博取贼首的好感,他自称善画,愿为每人画一扇。扇画好之后,众贼高兴,叫他一起饮酒。汪肇用鼻吸饮,众贼见了纷纷称奇,手舞足蹈,喝得过了量沉睡过去,汪肇才得以脱险。汪肇常炫耀自己:“作画不用朽,饮酒不用口。”
潍坊市博物馆收藏的明汪肇猫雀图轴,纵136.5厘米、横79.7厘米,绢本,设色。画面右侧绘峻峭的山石,周遭灌木花草丛生,桃枝、竹林、青草摇曳,在草丛中则伏一抬头仰望、躬身欲捕食的猫,正虎视眈眈。猫眼所向处,左侧有两只嬉戏相逐的麻雀。此画作构图巧妙,富有情趣,用墨浓淡相宜、层次丰富,墨韵风雅。左上草书题款“海云”。
古代文人爱画猫。其实在古代,猫有很多美好寓意。因猫善于捕鼠,先秦时期便有了祭祀“猫神”的习俗。而猫与牡丹同时出现在画中,更是富贵吉祥长寿的象征。在中国画中,“猫蝶图”也是一个固定的主题,猫同“耄”,蝶同“耋”,蕴含“耄耋之寿”的美好含义。“猫蝶”题材被历代画家喜爱,“猫蝶图”成了民间祝寿馈送的妙品。而汪肇此画似乎没有迎合吉祥寓意,他让麻雀和猫组合,纯粹为了好玩。
北宋易元吉的《猴猫图》不但让猫和猴子同框,还让一只被拴绳的猴子怀抱一只猫,猫居然十分享受,引来另一只猫的侧目惊奇。南宋佚名的《戏猫图》画面上热闹非凡:在牡丹和竹石环绕的清雅小院,八仙桌和榻上有梅瓶等博古清供,猫咪们有的在床榻和绣墩上打闹,有的在床底观察,还有的扑住了一只老鼠在嬉戏,却完全不顾旁边的牡丹花。
清代袁江的《猫雀图》,画中一猫攀扶于老梅枯干之上,仰头注视枝头三只小雀,似欲捕捉。猫及老干皆以墨彩重写,又以细毫勾出猫之毛发,造型生动,富有张力。小鸟以淡彩写出,着笔简约,安详适意,与猫之紧张动感形成鲜明对照。梅花刻画细致,娇嫩隽秀。
从汪肇洒脱不羁的性格来看,他的猫雀图应当是属于自由创作的画作,并没有受到世俗美好寓意的拘束,更像是即兴之作,可能是观察猫和麻雀的互动,有了灵感,自己高兴,一挥而就。
汪肇的书画风格的潇洒,还见于他常用的粗笔水墨画法。
《芦雁图》是汪肇所作的粗笔水墨画作,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此图左上有“海云湘初”四字款。清澈的水面旁边,芦荻丛生,浮萍点点。数雁栖息于矶石芦苇畔,一大雁俯首展翅,正要落地,动态生动。羽毛用笔干净利落,浓墨点出毛色,以淡墨烘染,衬出轮廓。芦苇、水草、矶石,均用笔简约而显生机。整幅画气韵生动,具有浙派的艺术特色,而又自成一家。
汪肇的另一幅粗笔水墨《观瀑图》,立轴,绢本,淡设色。此图阔笔斧劈,成跌宕巨石;劲毫顿挫,作屈铁古木。树石黝黯,以淡墨滋润;白云飞瀑,以留白而成。黑白相映,尽显山谷清幽。树旁二高士,抡扇抬首,遥观飞瀑,神情悠然。
汪肇的《柳禽白鹇图》,稍显温婉细腻。立轴,绢本,设色,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图绘溪水奔流,浪花翻滚,岸边青草依依,两只白鹇一俯一仰、悠然闲憩。一株杨柳,枝条倒垂,随风飘动。柳畔桃花盛开,数只燕子翻腾嬉戏于柳枝之间,姿态翩翩,充满早春气息。白鹇画法工细,形象写实传神,羽毛的色彩对比鲜艳。此图工写结合,亦工亦写,造型自然,色彩丰富,与画家汪肇习常的粗简放逸之风有所不同。
但人们似乎更喜欢汪肇粗笔水墨的豪放与清逸。猫雀图轴那轻灵翻飞、嬉闹正欢的麻雀们似乎已经忘了还有危险的存在,而墨色浓郁、威风的猫隐身于草丛,瞪圆了眼睛,一股寒意在画面的静好中悄悄弥漫。《芦雁图》中芦苇稀疏的叶子、压弯了枝条的芦花,无疑在渲染着又一个清秋的不约而至,芦雁们已在跃跃欲试,从秋意渐深的北方奔赴温暖的南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