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深化完善“链长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4-09-29 19:46:00

  9月2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更好潍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期,介绍深化完善“链长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董胜勇  潍坊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陈   强  潍坊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正县级)、市工信局党组副书记,新闻发言人

  吴国宗  潍坊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今年以来

潍坊市深化完善“链长制”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省内有潍坊、青岛入选;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省内唯一、全国10个;连续3次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链长制”工作情况

  01、调优产业布局,明确发展重点

  今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专业思维、发展眼光、国际视野,把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相对完善、已有一定规模的动力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食品加工、汽车制造、高端铝材、纺织服装、智能农机、现代医药共9条产业链,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把已有一定基础,形成部分竞争优势,且市场空间广阔、内生动力强的工业母机、磁技术、新型储能3条产业链,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产业链;共同构成当前潍坊市重点打造、全力推动的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同时,谋划布局了N个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构建形成了“9+3+N”产业体系。

  02、建强推进机制,细化任务责任

  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每条都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建立了“一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产业规划、一套产业图谱、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六个一”的推进模式,确定4名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召集人”,形成“链长”总协调总指挥、召集人统筹调度、牵头部门日常推进、工信部门业务支撑的工作运行机制。成立市级产业链工作机制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办公,强化对各产业链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调度,编发《产业链工作简报》,制定了《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协同推进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链长”、“链主”企业、牵头部门、工信部门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分工等,推动产业链工作机制高效落实。

  03、紧抓活动组织,强化工作落实

  明确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后,各产业链相继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专项走访调研,组织专题推进会议、专题培训会议、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外出考察学习、供需对接、金融对接等活动。8月16日市委书记、动力装备产业链“链长”刘运在潍柴集团召开全市动力装备产业链“链长”专题会议,9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长”刘建军在歌尔股份召开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长”专题会议,其余10条产业链“链长”先后组织召开专题调研、调度会、座谈会等活动30余次,产业链工作全面起势,全市上下形成了齐抓共为的良好局面。

  04、力促生态打造,优化产业氛围

  各产业链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产业链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等情况,绘制形成产业生态地图,梳理形成N张清单(锻长板清单、补短板清单、可招引企业清单、可对接科研院所清单等)。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协同招商部门开展生态招商,引进落地一批“填空型”“补充型”企业、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链整合,谋划推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如围绕元宇宙产业链引进的内容制作企业、化工产业链推动建设的弘润石化中间体原料加工配套项目等。

主要发展成效

  01、供需畅通,经济快速运行。“一链一策”组织举办“我为企业找订单”重点产业链专场,截至8月底,已开展专题对接活动40场,“互采”总额达到380.43亿元。开发建设的万企智配平台,已入驻企业3800家,为产业链重点企业“全网搜订单”446万余次,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6%,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实现利润289.6亿元,居全省第3位;实现营业收入8005亿元,居全省第2位,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好于预期,为全国、全省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展现了工业大市的担当。

  02、服务到位,企业活力十足。“点对点”深度帮扶指导产业链“链主”企业、骨干企业,今年以来已开展重点产业链投融资路演专场活动3场,推动90余家优质企业入板山东“专精特新”专板。新一轮“遍访企业”活动已从9月初在全市范围开展,集中利用1个半月时间,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今年预计将有30家企业实现产值倍增。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链主”企业12家,市级67家,营收过百亿元企业1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7家,省级148家,新增数量、总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500强”,我市6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1家企业入围,上榜企业数再创新高,进一步展示了我市企业活力强的优势。

  03、高效协同,产业生态优良。开展“融链固链”活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今年新争取230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全省第2,新增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4家、全省第2。目前,全市70%的规上工业企业纳入了重点产业链体系,龙头骨干企业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在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上下游企业沿链聚合、集群化发展,4个集群规模已超千亿元,今年新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总数达到10个。智能农机、工业母机产业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10个),智能农机集群正全力冲刺国家级集群,动力装备集群正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

  04、标杆示范,数智深度赋能。引导“链主”企业带头推动数转智改,树立标杆,为产业链上企业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和模式。目前,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近2万个,上云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数转智改全域赋能乡镇行已举办48个镇街专场;新获批省级产业大脑1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28个,数量均居全省第3;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72%,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92.1%、居全省第1,数智赋能正推动潍坊制造走向潍坊“智造”。在近期召开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我市数转智改做法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省内唯一、全国10个,充分彰显了我市在数智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下一步

潍坊将持续深化“链长制”

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建设制造业强市,助力更好潍坊建设

↓↓↓

  01、以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和全国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为契机,点线面结合,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新型技改,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潍坊样板”。

  02、进一步创新思路推进产业链工作,依托12条重点产业链,链上推动工业经济运行、链上培育优质企业、链上加快数转智改,链上深化供需对接、金融服务、产学研对接,切实提升产业链工作实效。

  03、按照“串企成链、聚链成群、汇群成态”的思路持续打造产业生态,加快绘制全市制造业生态地图,谋划、招引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介绍中提到,我市已经制定了推进办法,明确“链长制”中“链长”、“链主”企业、牵头部门、工信部门的工作职责,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陈强答:今年6月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了“链长”、产业链牵头部门、链主企业、工信部门这四个层级的工作架构,之后,我们又制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协同推进办法,为了进一步明晰各层级的角色定位和具体职责,形成协调一致、无缝衔接的工作模式。一是突出“链长”的总指导、总协调作用。12条产业链,每条产业链的“链长”由一名市领导级领导担任,负责统筹指导和协调本产业链建设的全局性工作,研究谋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和总体方案,定期召开产业发展专题协调会,统筹设计企业培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技术改造等工作。二是突出产业链牵头部门的参谋部、服务部作用。每个产业链牵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承担产业链建设日常工作。重点是摸清产业链发展现状,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开展配套政策研究、载体平台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等工作;结合服务企业专员工作和“遍访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组织好产业链企业在市场、技术、要素、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的供需对接。落实好“链长”专题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突出链主企业的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作用。根据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每条产业链确定了几家链主企业,发挥他们在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控制和带动能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链上企业互利合作,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积极整合市场、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聚拢更多实力强、专注于细分领域的配套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四是突出工信部门的业务支撑作用。在各产业链部门分工的基础上,市工信局同时为每条产业链配备了一名局分管领导和一个业务科室,发挥业务专长,在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制定、优质企业培育、数转智改网联、向上对接争取等方面,配合产业链牵头部门,抓好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各产业链之间的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合力。总之,通过明确四个推进层级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任务,更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系统化、精准化培育产业链发展壮大。

  中国山东网记者:潍坊作为工业大市,在动力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加工等行业居领先地位,能否介绍一下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基本情况。

  吴国宗答:1.动力装备产业链。形成了以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为主体,涵盖汽柴油内燃机、氢燃料电池、新能源动力总成、自动变速器、高端装备零部件及配套产品的产业类别,培育出潍柴动力、豪迈集团、天瑞重工、华丰动力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依托高新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潍坊坊子、诸城、青州、高密、寿光5个省级示范基地,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动力装备产业链,2022年动力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共45个。2.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产业链。我市以打造全球知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硬件制造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内容制作基地为目标,出台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产业之都行动计划和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目前,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产业已聚集歌尔集团、共达电声、浪潮华光等规上企业133家,建设了光电产业园、虚拟现实智能硬件制造基地、元宇宙未来创新谷、潍坊软件园等一批专业园区,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雨林型”产业格局。3.高端化工产业链。我市已建成9个省级化工园区和21个重点监控点,园区数量全省最多,2个园区入选2024中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集聚规上化工企业790家,其中中国500强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3家、省级单项冠军36家;环丙胺、氟苯尼考等30余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20余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形成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四大产业链”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4.智能农机产业链。已形成主机、农机具及配套件专业化协作的完整链条,涵盖动力机械、耕种机械、收获机械等24个种类,培育出潍柴雷沃、鲁中拖拉机、悍沃农业装备、谷合传动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是全国总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农机产业基地,对我国小麦机收贡献度、玉米机收贡献度、耕种收综合贡献度均居国内第一位,被认定装备制造(智能农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汽车制造产业链。形成了以货车、专用车、电动车及零部件为主的商用车生产制造和科研开发配套体系,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型商用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轻型汽车生产基地,轻型载货车生产规模和技术居世界前列和国内领先水平。培育了福田汽车、凯马汽车等一批整车企业和潍柴动力、山东浩信、义和车桥等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拥有图雅诺、风景、瑞沃、祥菱、领航、凯马等多个整车品牌,建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搭建了国家商用汽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6.食品加工(预制菜)产业链。主要涵盖酿酒、畜禽深加工、粮食加工、果蔬加工、乳制品、预制菜等领域,培育出景芝白酒、诸城外贸、得利斯、亚太中慧、源清田、潍坊伊利、惠发食品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潍坊是全国最大的蔬菜产销基地,全省最大的肉蛋奶生产基地,同时还是全省第五大粮食主产区、第三大果品生产基地、第四大水产品生产基地。7.纺织服装产业链。形成了从上游的纤维、纺纱、织造、印染到下游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终端产品的产业类别,培育出新郎希努尔、桑莎制衣、孚日集团、华晨纺织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诸城的服装成衣加工、高密的家纺、昌邑的纺织染整为特色的产业格局,潍坊诸城市、高密市、昌邑市分别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男装名城”“中国家纺名城”“中国印染名城”。8.磁技术产业链。包含以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冷水机组、磁悬浮空压机等为主体的磁悬浮节能装备产业,以低温超导除铁器、超导磁选机等智能磁电选矿装备为主体的磁选矿装备产业,以肢端专用磁共振、颅脑磁共振为主体的医用磁共振产业,重点培育了天瑞重工、华特磁电、新力超导、奥新医疗等龙头骨干企业,成功争取全国首家磁悬浮标委会落户。9.工业母机产业链。我市重点发展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精密加工中心,推动基础材料及铸锻件、功能部件、主机制造等领域发展,培育了豪迈数控、路加精工、辰榜数控、智迈德、迈赫机器人等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产品,部分重点企业生产的主轴、转台等部件已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并打破国外垄断。潍坊成为全省重点发展工业母机的“三核”城市之一,现有工业母机重点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3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6家。济青枣潍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10.高端铝材产业链。我市高端铝材产业主要集中在临朐县,现有铝型材生产企业78家,关联配套企业460多家,市场专业经营业户1200多家,产品涵盖11个门类、3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构建了以铝加工为龙头,门窗幕墙、胶体材料、粉末、模具加工、玻璃、隔热条、胶条、铝单板、铝模板和专业化市场等上下游产业齐全、结构合理、链条完善的产业体系。培育出华建铝业、广华铝材、伟盛铝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临朐县先后被授予“中国铝业之都”“中国门窗之都”“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中国铝模板产业基地”“中国有机硅密封胶产业基地”“中国节能门窗产业基地”“中国铝合金装饰材料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11.新型储能产业链。涵盖液流、飞轮、锂离子、钠离子、氢储能等领域,其中液流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居全国第一方阵。在生产端,培育了起液流储能、和瑞电投、博鼎储能等重点企业20多家,产品主要有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铁铬液流电池电堆、高速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等。在应用端,全市已建成投运储能电站项目13个、规模合计405兆瓦,在建项目10个、规模合计444兆瓦,位居全省前列。12.现代医药产业链。已形成生物医药、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完整体系,培育出富康制药、沃华制药、国邦药业、鲁安药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成功创建省级潍坊中农兽药产业集群、潍坊寿光特色原料药产业集群、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高新区雁阵型医养健康产业集群、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潍坊青州医养健康特色产业集群。

  潍坊日报记者:潍坊被称作“国际动力城”,请详细介绍一下动力装备产业链的培育发展情况。

  吴国宗答:动力装备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潍坊市也被称作“国际动力城”。近年来,聚焦市委“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通过完善“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集聚资源要素,不断巩固传统动力领先优势,培育发展先进动力,动力装备产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市动力装备产业已形成“基础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动力总成→整机(终端)←关键配套件”链式发展结构,传统燃油动力(汽柴油内燃机)保持领先优势,氢燃料、磁动力等新型动力快速发展。2022年,潍坊动力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龙头企业潍柴动力全球首款内燃机本体热效率从2020年的50.23%,提升到2022年初的51.09%,再到2022年11月的52.28%,2024年4月的53.09%,连续四次刷新世界纪录。(一)以新型技改城市试点创建为重点,打造集群数字化改造标杆。积极开展国家新型技改城市试点创建,在审批改革、智改数转、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等方面探索新模式,形成传统产业新型技改“潍坊样板”。试点城市以动力装备、汽车制造等三个行业“点”“线”“面”20个试点项目为主体。其中,动力装备领域,潍柴动力的“混线加工智能工厂项目”作为“面”上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试点项目,为我市成功获批城市试点奠定了基础。(二)以新产业新领域为突破,推动动力装备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加快推动装备工业向新能源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及加氢站建设奖补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打造千亿级磁悬浮产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配合省工信厅等部门编制《支持磁悬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八条措施》,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磁动力等新业态发展,加快传统动力向新领域转型、提质、升级。(三)以要素供给为保障,不断完善链群生态。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谋划实施链上重点技改项目54个。围绕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向100多家企业推广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构建起以大带小、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组织实施《动力装备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坚持以链促群,稳步推进国家级集群建设,着力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跨越。

责任编辑:李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