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观 | 潍坊临朐:文化沃土绽放“文创之花”

潍坊新闻网 2024-10-05 16:27:10

  小品《爱在七夕》在第九届山东省小品新作展演中荣获“最佳作品”奖,现代周姑戏《重生》入选“全省十大优秀廉洁剧目”,舞蹈作品《丰收时节》在“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山东省广场舞展演活动荣获二等奖......今年以来,临朐文艺创作领域的捷报接二连三。

《爱在七夕》剧照

  对素有“小戏之乡”美誉的临朐而言,这些成绩正是他们放大“山东戏曲编剧人才培养基地”“山东小戏创作实践基地”“山东艺术研究创作基地”三大平台作用,挖掘用好民间文化因子,以文化促文创,加快由小戏小剧文化向“全民”“精品”文化提升,促进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01

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

  临朐县钟灵毓秀、文脉绵长,许多外地人到临朐,都惊讶于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

  不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乡村村庄,几乎每个家庭都用书画作品来装饰。每个社区或村庄都有擅长书画创作的居民和能歌善舞的队伍,如果在社区或村庄里转悠转悠,也大概率会遇到正在文艺排练的演出队或挥毫泼墨的男女老少。

临朐非遗展演

  临朐县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宿万巡介绍,活跃在当地民间的乡土剧团、秧歌、高跷、周姑戏等“农家文艺班”“庄户剧团”等有400多支,文化艺术人才达3万多人,其中国家级艺术协会的会员就有130余人。

  10月2日,夜幕刚刚降临,冶源街道付家李召村社区广场的大舞台前,该村及周边村群众已有一百多人在等待即将开始的文艺演出,广场南边的公路上,还有群众在不断赶来。进入国庆假期以来,该村已连续举办了两场文艺演出。冶源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该街道推进“百台小戏进千村”活动的一部分。

  “文化底蕴深厚是我们的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让文化底蕴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有提升,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宿万巡说,首先要做到的是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送进百姓心坎里,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基于这个目标,该县坚持“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立足百姓大舞台,年年搞活动、场场做出彩。

  在硬件上,打造覆盖县镇村三级的主题多元、共享共赢的现代化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免费开放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在各镇街高标准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成323处“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在349个中心村全部建起村文化大院或社区文化中心,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餐厅”。

临朐“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表演现场(资料图)

  在软件上,每年精心策划组织“唯实惟先 更好临朐”系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村一年一场戏”系列活动、传统工艺暨非遗博览会系列活动、“百台小戏进千村”系列活动、“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全民阅读等各类文化活动近1000场次,用一台台艺术盛宴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尤其是“百台小戏进千村”系列活动,以临朐县近年来自主创作的100余部优秀获奖剧目为主体,深入各镇街、村庄演出,把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成为深受群众喜欢的“金字招牌”文化活动之一。

02

深化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天色渐晚,临朐县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的百姓大舞台上,一支支不同年龄段、不同训练水平的文艺表演队伍,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戏曲、舞蹈、广场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每一场表演都流露出大家对文艺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临朐“庄户剧团”演出(资料图)

  据悉,这是“百姓大舞台·出彩临朐人”临朐县群众文艺汇演活动的一部分。文艺汇演活动自8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众多“庄户剧团”、群众队伍、艺术培训机构和文艺爱好者等参与其中,真正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只有扎根群众,才能接通文化的源头活水,让文化的百花园真正为群众绽放。”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朱占花告诉记者,该县通过实施文化人才“十百千”培训工程、“文化下乡”“文企联姻”“庄户剧团”大比武、民间艺人“擂台比拼”等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让广大群众不仅是文化活动的受益者,更是亲身参与者,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这一过程中,临朐立足各领域实际,创新探索多层次、多类别的“种文化”模式。

  在全县349个中心村全部建起村文化大院或社区文化中心,深入推进“专家+文艺骨干+群众”等培训模式,让群众从观众变成“创作者”,实现“村村有队伍,人人能演出”。

2024年“朐艺繁星”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资料图)

  实施“朐艺繁星”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分级开展文化培训、订单式文艺培训,将艺术普及推向田间地头,每年开展流动性、菜单式文化培训500余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

  鼓励专业院团、“庄户剧团”和戏剧爱好者积极投身小戏小剧创演活动,全力培育壮大小戏小剧创演队伍,形成全县小戏小剧创演矩阵,“镇镇有剧团,村村有队伍”成为临朐小戏小剧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周姑戏《特别约会》剧照

  邀请知名戏曲戏剧专家,助力全县小戏小剧创演工作,打造了周姑戏《特别约会》《锦上添花》《黄河情》《重生》,快板剧《图啥》和情景剧《幸福路上》等优秀小戏小剧。

周姑戏《重生》剧照

  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工作,让群众过足戏瘾,临朐围绕“供需对接机制”“订单式服务”量身定制文化惠民活动,为各级人才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服务打造了舞台,培育了品牌。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行走在今日的临朐,很多由当地群众自创的小戏小剧等曲目已成为当地文艺演出的压轴好戏,让当地群众亲身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文化故事和文化魅力,塑造了新一代临朐人尚礼自信的文化筋骨。

03

把“以文兴业”作为支撑点

推动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

  近日,由省纪委监委与济南市纪委监委联合举办的首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作品创作大赛落下帷幕。山东华艺雕塑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绍相的作品《圣洁益清》,荣获大赛文创产品类一等奖。

  华艺雕塑是临朐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坚持以文聚力、以文兴业,创作了大量既有艺术价值又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有9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或省级奖项,文创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艺雕塑是临朐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练就产业“硬实力”的缩影。近年来,这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把握机遇、创新思维,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文化产业涵盖雕塑、奇石、红木、书画等多个类别,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家。

  该县还在传统文化“两创”上下功夫,以“沂风朐韵”“骈邑古韵”非遗聚集区为引领,吸纳优秀非遗项目60余项,建成非遗特色村40余个,带动6000多人就业,非遗产品线上营销额每年近8000万元,人均增收2万元,实现非遗传承、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多赢。

临朐民间艺术表演(资料图)

  宿万巡介绍,推动文化与城市发展融合共兴,临朐把“以文兴业”作为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布局一批符合城市空间环境特色和人文特征的文化打卡地、文化产业聚集区,既谋求经济上的增收,也实现文化上的增值,推动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

  锦绣山河、璀璨文化。今日之临朐,以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更坚定的文化惠民行动、更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为广大群众送上缤纷文化佳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文图

  通讯员 : 张聪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