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潍坊 蹄疾步稳
潍坊新闻网 2024-10-13 09:26:1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几乎每一个城市的历史,都是一部创新驱动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75年来,潍坊多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四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2021年成功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质加速的“国家队”一员,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境界。
75年峥嵘岁月,75载伟大跨越。科技创新是最生动的注脚。
从历史上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到潍县工业先驱滕虎忱创办华丰机器厂,潍坊科技创新积淀已久的基因被唤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里,无论是研发中国第一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程控交换机,还是在工业领域四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无不彰显着潍坊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深厚底蕴和潍坊人民的首创精神。
以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潍坊市一体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打造着更好潍坊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的征程中,潍坊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科技创新答卷。
做大做强高端创新平台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今年的山东省科技大会上,潍坊荣获17项省科学技术奖,其中7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
潍坊是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潍坊坚持科技引领、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科技供给能力。搭建了一批科创平台,建成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承担“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二期项目。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凤栖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已建成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和41个独立课题组,聚集高层次科研人才近700名,在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发方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
打造创新高地,潍坊形成了国家、省高新区“1+3”格局,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已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52家,创新的火花更加璀璨,科创引擎更加强劲。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融合促进共生共赢
科技之犁深耕,产业之树生根。科技与产业融合会产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潍坊完善产业升级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蹚出一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促进的新路径。
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所需,着力构建梯次合理、布局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推动“9+3+N”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激发了产业新活力,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形成,更好潍坊科创动力澎湃。
潍柴秉持“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理念,以此构建了以潍柴动力为基石的黄金动力总成体系,开辟了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协同发展路径,实现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树牢“创新、人和、竞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将创新置于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公司激发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61%,高于全省8.17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8.8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60.61%,较去年提高1.7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43.98%,同比提高9.89个百分点。歌尔股份、华特磁电等13家典型高新技术企业入围2024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
一个个生动的数字是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的注脚,潍坊奏响了一曲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成高质量发展之效的新时代发展强音。
精心呵护“第一资源”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9月27日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潍坊人才日”,在当日上午的2024潍坊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重点产业链产才对接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人才齐聚潍坊,碰撞智慧、洽谈合作,携手为人才喝彩、为发展赋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潍坊精心呵护“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多项引才聚才留才政策,“承载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涵养人才”,构建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筑梦空间,携手竞逐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潮。
我市建设的人才公寓,让来潍人才住得舒心。
聚焦产业所需,坚持“引、育、留、用”并重,全方位打造科技人才聚集高地。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30多所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全市科技领域拥有的国家级重点人才、泰山系列人才、鸢都系列人才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7%、50%、27%。
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同轨同向又相互助力。仅从职业教育说起,潍坊作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职教开设的专业大类与全市产业体系一一对应,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正是持续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让更多优秀“种子”落地,在潍坊这片沃土上培育着更多产业参天大树。
目前,潍坊人才资源总量达237万人,他们活跃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攻关实验室,深入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各类人才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激发出了更好潍坊的创新驱动力。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跑出创新发展新速度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潍坊尊重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分层次、梯度式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培植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增强科技创新动能,跑出创新发展新速度。
潍坊实施“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全力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高效创新的“热带雨林”生态体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21年的1396家增长至2023年的2196家,两年增幅57.31%。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3232家,居全省第4位。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潍坊着眼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作用发挥,提前布局元宇宙、工业母机等新产业赛道,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潍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5年4次刷新热效率世界纪录。潍柴雷沃“我国无级变速(CVT)智能拖拉机实现全系列产业化发展”等6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专报》。
制定新一轮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育苗扶壮、创新提质、厚植沃土”三大行动。
潍柴雷沃智能农机参加2024年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博览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塑造产学研合作新优势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潍坊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通科技、产业、金融、人才链接通道,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既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又重视“从1到N”的产业化“最后1公里”,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走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歌尔路径。
这背后有着每年将5%至8%左右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的坚守。2023年,歌尔研发投入超过45亿元。
今年,潍坊举办“山东大学潍坊日”,“工信部直属高校走进潍坊暨2024中国·潍坊高端人才技术成果交流会”等多场活动,在推介交流合作中,不断展现着一座城市科技创新的新风景。
为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向深向实,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作用,潍坊今年发布“揭榜挂帅”项目14个、资金3.45亿元。积极对接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成功举办“上海交通大学—潍坊市化工领域企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母机产业链产才交流对接会”等高端对接交流活动。
种子堪称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潍坊整合集聚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要素资源,发力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现代种业不断发展,让更多良种走向沃野。
山东华良种业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用”合作,突破繁育种实践中的“卡脖子”关键问题,已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良”系列大白菜新品种近百个,“华良白甜糯1号”等20多个甜糯玉米新品种。
一粒粒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潍坊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一个个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就美好生活。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拥抱新质生产力”的今天,血液里有着创新基因的潍坊,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为更好潍坊蓄势赋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新篇章。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莉莉/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