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观丨来这里,与科学撞个满怀

潍坊新闻网 2024-10-13 14:16:20

  乒乓球机器人“小丘”依靠人工智能算法计算出乒乓球的速度、方向、位置,并利用机械臂进行精准定位接球,与挑战者对打,新奇又有趣。

  郑和宝船模型、缂丝机、雕版印刷术、记里鼓车等璀璨的科技文明成果从古代走来,生动形象地向社会公众展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科技发展历史。

潍坊市科技馆

  妙趣横生的科学表演、沉浸式的科学小课堂、生动形象的系列科普课程,共同组成了“实景化+课程化+实践化+浸润式”相结合的科普新模式,全面激发市民对科技的热情和积极性……潍坊市科技馆内,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科学盛宴绚丽登场。

  近年来,潍坊市科技馆围绕前沿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市民关心的科技热点,以制度创新为支撑,以提升科技馆影响力和公众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强化科技宣传、科普教育和科技体验为核心任务,在全社会营造出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如何进一步拓展科普广度、厚植创新之基?

科普辅导员为大家讲解科学知识。

01

内容走深

定时讲解与深度授课相结合

  在高层防震模型前,科普辅导员高静详细展示了三种不同阻尼器的运作及作用,在娓娓道来的讲述声中,前来参观的市民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感叹“原来是这样子的”。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其工作原理牵涉到诸多物理知识。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物理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市民听进去、听得懂,高静做了不少功课。“我会从常见的汽车悬吊系统及摩托车中的阻尼器讲起,一直讲到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第125层的‘上海慧眼’,通过这些实际事例,让市民对减振消能的阻尼器产生更为直观的认识。”高静表示。

千“编”万化绳结展示。

  市科技馆内,每天会有不同的讲解主题轮番推出,带市民感受科技的魅力。常设展厅划分为7个展区,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2时30分,分别开展一次展区辅导员定时讲解。讲解内容包括公众操作、展品原理讲解、应用拓展等,帮助公众深度了解展品原理,启迪公众科学智慧。

  除定时讲解外,市科技馆还探索深度授课模式,开发出“潍小科”知识课堂和“深度看展品”展厅趣味科学课,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展品之中,今年上半年共免费接待参观公众13.5万人。

科普课堂

  这里不只有精致的展品、专业的讲解,还有沉浸式学习的科学小课堂,让市民通过参与、体验和互动的方式,“做中学、学中做”,与科技进行亲密接触,进一步发挥科普阵地作用,激发公众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走进市科技馆的校园创客空间,一个个内容丰富的科学实验课堂传出阵阵笑声。“愤怒的空气”科普课堂上,科普辅导员“发射”空气炮,1米开外的空纸杯一击即倒,引起阵阵尖叫。科普辅导员借机从简单的小问题入手,启发大家积极思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内容、讲解高深的科学知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知晓科学的奥秘。

  市科技馆将定时讲解与深度授课相结合,推动科学知识走实走深,让市民在体验中激发科学兴趣、在探索中树立科学精神、在思考中启迪科学智慧。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展览

02

形式创新

互动式临时展览生动有趣

  数月前,“中国古代科技之光”临展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场奇妙的科普之旅,机器人表演剧场、机器狗表演、电磁大舞台、探索号“宝船”、3D打印体验、4D暴风雨体验……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

  这场临展从去年11月11日起在市科技馆试运行并免费开放,一直持续到2024年5月底,设有天文、指南针与航海、纺织刺绣、造纸术、印刷术、机械发明及互动体验七大区域,共有80余件(套)展品,生动形象地向社会公众展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科技发展历史,以及在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让参观者直观了解科技人物典籍和科技思维方法。

“木韵华章·匠意盎然”木艺主题科普展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临展结束后不久,市科技馆又计划推出了“木韵华章匠意盎然”木艺主题科普展,以“传统木构建筑”为对象,通过科普图文、木制实物模型、多媒体互动、机械互动装置以及手工制作实践体验等多种展览表现形式,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展现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对传统木构建筑的匠心营造、科技“智造”。让古代“智造”与现代“智能”穿越千年时空与市民相遇,碰撞出更多火花。

  在市科技馆这片空间里,临时展览持续上演。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集中开展包括“签名墙打卡”、科技助残团队接待、法律科普讲座、“我为科技工作者点赞”等系列活动;在端午节集中开展赛龙舟科技嘉年华、科普秀——端午小剧场、科学小实验、科普实验巡游、端午节传统手工创意制作等活动,让公众在触摸科技的同时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市科技馆进一步丰富展览形式,采取“常设展厅+临时展厅”的方式,增强科学普及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有序有效开展展区、展项改造,聘请专家对展品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更新改造方案,一楼电子水幕、校园创客空间已经完成改造升级。“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拉网式’故障排查,并针对损坏展品尽快确定方案维修,确保展品完好运行率保持在92%以上。”市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生们走进市科技馆感受科技魅力。

03

场景延伸

线上与线下同步发力

  广开研学之门,科技宣传、科普教育和科技体验不再局限于市科技馆这一方天地,天地广阔任君遨游。前段时间,2024年潍坊市全国科普日预热活动——潍坊市科协“科普嘉年华”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凤溪地·万物集夜市”拉开序幕,活动持续到8月15日。

  在这场活动中,市科技馆工作人员在现场表演了一连串的酷炫“魔术”,引得不少市民上手体验。除此之外,科技馆还带来了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科普特色展板展示、信息类展品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是一场有趣、有料又有意义的科普活动!”前来参观的市民赞不绝口。

  市科技馆抓住每一个机会,延伸科普教育场景,让更多市民就近触碰科普场景。日前,市科技馆到潍坊市实验幼儿园开展“科普育苗”志愿服务活动,将馆内科学课堂课程——《光线躲猫猫》带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辅导老师们通过PPT演示、道具体验、游戏实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讲授科普知识,让孩子们认识丁达尔现象、全反镜、半透半反镜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孩子们对前往科技馆参观的热情和对科学的向往。

“五一”假期,市科技馆科普小课堂面向6-10岁青少年开课。

  “此次活动拓展了科技教育的边界,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播下了科技梦想的种子,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市科技馆工作人员表示。

  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市科技馆的服务场景愈发丰富多彩。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大思政课”教育落地落实;与坊子区教体局、坊子区科协等联合主办坊子区科技劳动节,以“科技+劳动”的模式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向奎文区崇德学校、安丘市科技馆捐赠科普展品,实现科普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将科技宣传、科普教育和科技体验从固定场所“搬出”,转化为更加生动的现实场景,更好地培养公众科学兴趣。

  在线下主动拓展场景的同时,市科技馆还依托“互联网+科普”的形式,将现有科普资源进行融汇、拓展,制作了《大有可潍》系列音频和《三相涡流旋转仪》等科普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为公众提供线上科普教育,让科普在新赛道得以延伸和拓展。

  探索科学之光,启迪未来之梦。展厅参观游览、科学实验课堂、互动游戏体验、线上科普教育……市科技馆提供的一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些活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市民播下创新与探索的种子,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科学天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文

图片均为资料片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