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村治社好书记丨赵中伟:一心为民好书记 乡村振兴“当家人”

潍坊新闻网 2024-10-16 09:24:04

  开栏语 近年来,全市广大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长期扎根、奋斗在更好潍坊建设一线,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取得了显著成绩。潍坊日报社自即日起开设专栏,对市委通报表扬的“兴村治社好书记”事迹予以报道,敬请关注。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在昌邑市龙池镇瓦东村,每当提起村里的“当家人”赵中伟,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那是一个办事公道的‘讲理人’,一个敢想敢干的‘厉害人’,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赵中伟(右)

  1984年,赵中伟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家乡,被村民推选为瓦东村村主任。面对这个贫穷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的穷村子,他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

  当时村内道路全是土路,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可走。要致富,先修路。赵中伟横下一条心,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帮助和协调下,争取到上级资金10万余元,修建了便民水泥路1.5公里,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状况,惠及周围5000余名群众。

  2001年9月,赵中伟当选为瓦东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瓦东村“家底”薄,是集体经济接近空白的“空壳村”。村子要发展,产业是发动机,深谙此理的赵中伟到处跑关系、找项目。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带领村民开垦盐碱地,建起了盐场,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也带动了周围群众创业就业。

  2010年,赵中伟通过多方争取投资近300万元,对村里的低产田进行了改造,共修整了700多亩土地,铺设了15公里的生产生活道路,为村民实现高产种植奠定了基础。

  在今年的“清化收”专项行动中,瓦东村作为试点村率先推进。赵中伟带领村“两委”成员对本村92份集体合同进行梳理,并妥善处理,为村集体增收93800元。他们还对本村空闲地、湾塘进行了统计测量,并与光伏公司签订合作意向,预计项目实施后村集体每年可实现增收20余万元。同时,对本村现已流转的土地进行巩固,对尚未流转的土地也提上流转日程,每年预计将为全体村民实现增收200余万元。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赵中伟带领村“两委”投资1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以及集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投资15万元,建设了2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在村内组建了秧歌队和乡村剧团,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倡树了良好的村风。依托“织网扎根·平急结合”行动,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将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7名,化解邻里纠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0余个。

  “风风雨雨的四十年,瓦东村变好了、变美了、变富了,我也变老了,但为老少爷们服务的初心永远不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带领全体村民向着更美好的未来不懈奋斗。”赵中伟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文 
图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