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听风 | 一“春”美景

潍坊新闻网 2024-10-21 14:27:21

一“春”美景

□迟玉红

  细雨蒙蒙的日子,我站在青州偶园望春楼上,眺望云雾缭绕的云门山巅,俯瞰佳山堂内明清时期的假山、百鸟入林的卧云亭、湿漉漉的明大石桥和松风阁,还有那凝碧池中的朵朵莲花,以及行人漫步竹林听雨、观奇石之妙,突然想起了宋朝王观“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词句。虽然此处不是江南之春,但这座根据清代造园名家张然《亦园山水图》设计的偶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无须问行人何处去,眉眼皆是盈盈处,已与春同住。

  明建筑望春楼原为衡王府内著名建筑,这座令人饱览美景的高楼,还有一段流传五百多年《衡王嫁女》的传说故事,此故事已被编成历史情景剧,每到节假日,便在望春楼前展演。让众多游客也参与其中,成为人人羡慕的被公主的绣球砸中的驸马爷。

  望春楼东侧有冯溥收藏的崇尚自然系列的“春夏秋冬”四石之“春”石。“春”石是北太湖石,石身皱折凸起,灵动宛转,层次分明,观其力而不失俏丽,如同行草的“春”字,呈优雅诗意之美,故名。

  为了对“春”石有更多的了解,我特意历经四个季节去了解它,看它在每个季节里,所呈现的是怎样不同的美。

  春花烂漫时,我借几朵楼前的玉兰花作虚幻的前景,从花瓣下看它在花下舞蹈的样子;夏季万物葱茏时,我蹲在望春楼旁的水池旁,从睡莲睡意蒙眬的双眸里,用仰望的姿势去观看它,看它在取景器里那种娇憨的样子;秋日的袅袅白云从高楼上轻轻飘过,我多想在“春”石的洞中,抓几缕闲云,把过往的历史一段一段地拉回来;冬日,我登上望春楼三楼,俯瞰白雪茫茫中的“春”石,它静默在那里,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这时,一枝蜡梅从佳山园的墙内,蹿出一个个黄黄的小脑袋,眨着眼睛偷笑。

  如果站在“春”石的正面,它宛如一位灵巧的少女,在风中欢快地舞蹈;从北面侧观,又像一个及笄之年的女子,羞答答地屈身作揖之态;从南面侧看,它像一匹四蹄扬起的骏马,浑身透露着一股豪气;从背面观看,透过其石上的石洞,能看到凝碧池上的石桥和望春楼旁的廊柱。小桥流水,竹叶声声,古筝轻弹……在这朦朦胧胧的景色中,很容易让人联想翩翩,恍惚中,仿佛看到那个挑柴的年轻男子正从桥上经过,仿佛看到三公主的绣球从楼上抛了下来,又仿佛看到冯溥茶室中的茶香一缕缕从窗口飘来……

  “春”石斜对面是望春楼东墙上的砖雕画《喜鹊登梅》。一枝寒梅正怒放,几只喜鹊在花枝上交头接耳,背后有巍峨的山川、行云轻游、松涛阵阵,场景甚是壮观。墙面留白处刻有唐代蒋维翰《春女怨》的诗句:“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

  因青州古城奇石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赏石者前来参观。前段时间,在摄影老师丁立瀛的带领下,十余位摄影爱好者来给奇石拍照。当天,他们选在下午4时左右,等到一丝光线也照射不到奇石上时再拍摄。他们在石后放上绿色的背景布,接着在两旁各放一探照灯,并给石身喷满水。而我则喜欢细柔的光束轻轻地扑打着奇石,可以从石洞中窥见光束步履轻移的样子,带出如梦如幻的美景。

  丁老师看出了我的困惑,便对我说,不让一丝光线落在石头上,是为了把石身的特质更好地拍摄出来,不会因光线的明暗影响到它的本质;给它喷洒上水,石头的质感更强,其纹脉也会更明显。

  拍摄“春”石已是傍晚,橘黄色的灯光轻轻地铺洒下来,走廊里的红灯轻摇,竹林里的鸟儿也有了倦意,我们各自带着一“春”美景,枕一席月光筑梦。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