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开支打造美丽校园
潍坊晚报 2024-10-22 14:16:58
省立十三中非常注意勤俭办校。凡事尽量自己动手,不花钱或少花钱,为国家节省开支。校长刘少青注重体育和劳动教育,带动师生自建操场、义务劳动。学校重视绿化,种植各种花卉,开办的菊展还登上了报纸。
省立十三中的菊花展
校长重视体育劳动
师生自建操场菜园
旧社会的学校,一般来说是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了。省立十三中却比较重视课外劳动和体育活动。校长刘少青在北京高师上学期间,很多学生只顾埋头读书,毕业时同班的30名同学,就有五六人累得吐血,踏上社会不久,有的竟壮志未酬身先殒。惨痛的教训使刘少青看到,办教育一定要抓好体育和劳动,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学识再多也无用。
来到省立十三中后,刘少青就把开展体育活动和参加体力劳动作为一件大事。学校每周有2小时的劳动课,1小时的劳作课,学校组织师生平操场、修道路、建花坛、种菜园。
刚建校时,在旧文庙找一块平整的土地做操场都很难,学校东西两侧有两大块空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破砖碎瓦遍地皆是。于是,学校就组织教职员和学生,利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动手劳动,清除瓦砾,削高垫低,平整场地,用双手改造了东西两个平平整整的操场,一个作球场,另一个作田径场,添置了多种体育器械,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每周参加两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那时省立十三中的体育活动开展得不错,学生的体质也很好,在省里的运动会上,该校学生的跳高、百米赛跑和三级跳远排前几名。
学校还开辟了二亩菜园地,种植茄子、扁豆、西红柿、大白菜,各班学生由教师带领轮流管理,所产蔬菜师生分食,教职员伙房基本上不用买菜,也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吃菜需求,从而改善了生活,降低了生活费,受到师生欢迎。
由于经费限制,学校建设进展不快。有一次,相州的王翔千到学校看望子女,刘少青与他谈起这个问题,王翔千提出利用劳作课发动学生搓土坯的建议。于是,刘少青组织学生搓了大量土坯,在学校后面,采用外面砌砖,里面衬土坯的办法,建起两处教师和学生宿舍。
通过这些义务劳动,不仅节省了学校开支,加快了建校进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劳动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刘少青也积极参与义务劳动。他平时经常穿西装,戴一枚金戒指。但每到劳动时间,他把西装一脱,拿起工具就和学生们一起干。这对全校师生无疑是极大的带动。
大规模种花植树
菊展会登上报纸
为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在刘少青的倡导下,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绿化和美化活动。全校建起两处花坛、一处花园。先去曹州(今指菏泽,以牡丹著称)买了20多种牡丹花,建了牡丹池,陆续添了梅花、茉莉、杜鹃、月季、栀子、樱花、玉兰、芍药、桂花、蔷薇、棕树等多种树木和花卉。春季来临,各种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别有一番情趣。
学校引进和培育的菊花达四五百种,其中不乏名贵品种,一种名为“玉盘托珠”的菊花,花朵直径达30厘米。刘少青很爱培植花卉,尤爱菊花,每当早晚和课余,常见他同花匠一起整枝培土。每年学校总要培植上千棵菊花。在他的办公室和寝室里,摆满了盛开的盆菊,床铺周围也层层排放着五颜六色的菊花,他独卧花丛中尽情欣赏。
每逢菊花盛开时节,学校会举办菊展会,邀请县知名人士和群众到校观赏、评论,慕名前来参观的络绎不绝。1936年,天津《大公报》副刊以半版的篇幅登载了菊展会上一角;《北洋画刊》也登了一些名菊的照片。
除了每年春季植树外,从第二级毕业学生开始,要求每人在毕业前植一棵纪念树,所以学校绿化一年比一年好,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整个学校已绿树成荫。
结合生物教学,学校饲养了一些小动物,有大雁、鹅、野狸子和虎皮鹦鹉等。学校买了6个南泥大缸养金鱼,白的银白,红的赤红,有一种名为“当朝一品”的名贵品种,全身银白,头顶上三个鲜艳的红点恰似“品”字,十分可爱。学校每年繁殖金鱼幼苗数千尾,全提供到社会上去。自1934年起,学校靠卖菊花每年收入100多元,用于植树种花,进一步扩大了绿化和美化的规模,实现了学校公园化。
学校精打细算
学生生活节俭
学校很注意节约,在开支上处处精打细算,严格把关。1932年初,尹汇泉为节省取暖费用,不用带烟筒的炉子,而用木炭代煤,结果不幸中毒身亡。学校严禁受贿,一次,传达员叶盛林收瓦工队长李素云10元钱的贿款,学校立即将其开除。后叶盛林不甘心,联合其他工友罢工,教职员们只好亲自动手干勤杂事务,学校照常上课,并未受到影响。
学生生活上也非常节约。王翔千女儿王绩和儿子王希坚,1931年考入省立十三中,分在一年级一班,在校住宿。学校为寄宿生设学生食堂,每月5元左右的伙食费。为减轻家中负担,王绩没有到学生食堂吃饭,只从外面买馒头和咸菜,其他女同学也多如此。还有的同学生活更节俭,每星期日回家拿够七天吃的煎饼及一点咸菜到校,夏天要吃一部分馊煎饼,冬天要吃一部分冻煎饼。即使如此,学生们也会苦中作乐。有一次她们吃饭时,一位同学开玩笑:“我们这些人,就是会和老辣菜疙瘩对命!”全屋同学听了哈哈大笑,有个同学还喷了饭。
随着学校每年招生一次,住校的女同学后来增加到20多人。这些同学绝大部分很朴实,生活节俭,吃苦耐劳,学习用功。很多农村的学生为到城里上学,才买了袜子和鞋,衣服仍是自己手工做的。
学校的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女生宿舍是两座各三间和五间砖瓦平房打通隔墙而成的,窗子不少,一门出入,每到冬天因没有取暖设备,真有点“北风刺骨”的味道,学生们只好紧闭门窗,以减少寒气的侵入。
男生宿舍是“九间房”,由于屋高院小,日照短,冬天就更冷了。在省立十三中的生活虽然比较艰苦,酷暑严寒相当难熬,但学生们并未因此放松学业。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和关怀下,大家始终紧张地学习,愉快地生活。
撰稿:孟文杰
图片由孟文杰提供
本期参考资料:《诸城文史资料第五辑》《诸城文史资料第九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