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狱中死亡震撼全校

潍坊晚报 2024-10-22 14:16:58

  1931年秋季开学不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向往光明、要求进步的情绪在一部分进步师生中不时表现出来。省立十三中学生赵金声在参加五莲山起义时被捕入狱,虽校方提出交涉,而终未获释,后转入济南,不久死于狱中。

中共五莲山支部成立旧址

 

九一八激起爱国情

学生参加抗日被捕

 

  九一八事变的噩耗忽然传来,这时第一级学生刚入校,国难当头,人人心头都像压了块大石头,师生的爱国热情被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表示愤怒。对于东北三省的沦陷,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热河、上海等不幸消息,不少师生为之痛心,更不满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同时,也对国际联盟的里顿调查团抱有一定的幻想。这些热血青年难以忍受日寇的猖狂侵略和国民党“开门盗”的政策,绝大多数同学开始对政治时事渐渐关心起来,课余相见,议论时事是话题之一。

  1931年,五莲山区第一个党组织——五莲山支部(后称诸城特别支部)根据省委、日照县委的指示,在书记安子璋的领导下,秘密筹备农民武装暴动。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1932年10月13日,酝酿已久的五莲山区农民武装暴动(日照暴动北路支队)爆发。这场武装暴动坚持了13天,大小战斗30多次,137人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是当时山东省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震惊全国的一次农民暴动。

  在农民武装暴动期间,消息也在秘密流传。省立十三中一年级二班学生赵金声暗暗离校外出,前往参加这一运动,结果没有赶上。但此事被国民党县政府知道了,要以共产党之嫌逮捕赵金声。诸城县长李承绶因其子在省立十三中上学,不愿去学校直接逮捕,特通知校长刘少青将赵金声送去。

  途中,刘少青告诉赵金声:“你不要怕,我设法救你,就说你精神不正常。”见了李承绶,校长刘少青积极交涉,对李承绶说:“这个学生很老实,有时说话不正常,请你多加关照。”过了一段时间,刘少青又去找李承绶要求释放赵金声,李承绶说:“我不当家,你可直接向县党部求情。”刘少青马上去找县党部的赵季勋,请他从中活动,尽快释放,赵季勋当场应允。后来刘少青以为赵金声释放回家了,没再详细过问。谁知赵金声又被从诸城转到济南,不久在济南监狱中病死。

  赵金声事件在学生中引起了一阵波动,事发次日上午,在纪念周大会上,刘少青讲了这件事,同学们面孔冷肃,气氛紧张,与往常不同,现场肃静。刘少青说,学校出了这种事,使他深感痛心。

  会后,听说赵金声的族兄赵金城也被抓去。赵金城不久被保释出狱。赵金声一事,屈从于县执政当局的压力,刘少青对赵金城劝退离校。

省立十三中平面图

 

学生萌发救国理想

学校出题调查摸底

 

  那时学校抱着一心办教育的想法,不想过问政治。对一些进步教师的言行怀有同情,但又不敢公开支持,只好息事宁人,对内防范,对外保密。

  赵金声一事对学校震动很大,校方也很被动,掌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训育处紧张起来,训育主任崔季言更是忙忙碌碌。刘少青与崔季言商量,要摸摸学生的思想底子,避免再发生类似事情。

  崔季言亲自找学生谈话,出题目要学生作文,以便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但学生并不简单,谁也不肯把思想深处的东西全说出来,结果当然未能如学校之愿。

  训育处反复找学生王绩进行摸底谈话。当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王绩逐步产生了反日爱国思想是真的,但并不了解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所以,学校的做法使她感到莫名其妙。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她以后参加革命,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然而,面对国土日益沦丧和抗日烽火四起的局势,以及本校学生赵金声被捕的事实,在一部分青年学生中掀起了很大波澜。一方面,是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日益不满;另一方面,则希望对共产党有更多了解。当时,国民党报纸天天宣传“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所谓“剿共胜利”的消息,许多思想进步、关心时事的学生,正是从这些宣传的反面,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加之其他方面的影响,为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省立十三中的青年学生都是有热情有理想的。他们在学校时不断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抗战爆发以后,在中共临时县委领导下,第一批参加游击队的就有王国栋(鲁平)、孙寿珍(朴风)、张维桢(张翼)、宫树荣(钧民)、王满(绩)、王乃征以及低年级的陈廷柱(陈先)、徐崇孝(徐炜)、王稚云(王洛)等,还有先后参加抗战的王东年、刘子平、王平男(新宇)、王启午、王启庚、李玉淑(李倩)、王平权、赵振策等。此外有一批毕业生曾留在青岛等地教书,后来也参加了革命工作,如王鸿坚、王钧五、裴景颜、王季娴、郑秀媛等。

撰稿:孟文杰

图片由孟文杰提供

本期参考资料:《诸城文史资料第五辑》《诸城文史资料第九辑》等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