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 | 玉鹅变形记
潍坊新闻网 2024-10-27 09:41:42
玉鹅变形记
◎崔斌
我是一只来自东晋的“鹅”,逡巡在书圣的池塘中。
诸城市博物馆的清代玉鹅。(资料图)
为什么,我要在东晋?全都是为了东晋是鹅类的高光时刻:我在王羲之的莲叶田田的池塘里,嬉戏游玩。一群文人跟在我们鹅群的后面,看我们游走、休憩、啄食,竟然会如痴如醉。这是鹅的美好时代。
我,一只鹅,曾经化身为玉,游走在文物历史的河流中,不断变形,留下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身影。
商代武丁时期,我跟随着武丁的宠后妇好女将军,征战南北,那时我是一块玉鹅。我浅绿色的微光闪闪。我站立着,嘴巴又长又扁。颈部向后弯曲,胸部突出,头弯于胸前。短翅肥身,腿较粗,双足并拢。这姿势很难受、很卡通,我是符号化的吉祥物,也许是看中了鹅的战斗力。很多人领教过鹅追的厉害。我足上有一圆孔,这是佩戴我吧。足下部有榫,可作插嵌之用,不知道插在哪里。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我和12个同伴重见天日。
宋代,我曾被雕琢为一块玉。不知谁给我鹅嘴里放上了灵芝,叫做“玉鹅含灵芝”。原来,玉雕中有一个题材叫“我如意”,也叫“鹅如意”,多数雕琢的都是一只团身回首、口含灵芝的大白鹅。“鹅”音通“我”,灵芝形近如意。在人们眼里,鹅还代表着高洁清静,灵芝寓意健康长寿。
我也有驰骋于草原的经历。宋代,北方契丹民族和女真民族喜欢佩戴大雁或天鹅造型的玉佩。工匠往往随着籽玉的天然形状雕琢,或曲颈或回首。我变身的一件玉鹅,全身收拢,曲颈回顾,几条阴线成翅膀,简单而古朴,发出淡淡的绿光。如今,从原野到宫廷到海岛,我静静躺卧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我的一个影像,弯首向前,栖息蹲卧。诞生在宋代至金代之间。我的玉质灰白,一面带微杂褐斑,曲颈垂首,体态圆润丰满,圆圈眼,尖喙长颈,口中含着一束荷枝叶,腹两侧饰有浮雕羽翼,羽翼丰润向上斜出,臀部微翘,双足藏于腹下,似在水中休息,形态温顺恬静。此器没有穿心孔,应为文人雅士手中把玩的玉石。
元代,我成了一件白玉回头鹅手把件。也许因为鹅顶为红头,故此也有“鸿运当头”之意。人们说鹅头回顾身后,颈部弯曲,形态独到,富有韵律感。回头鹅,一回头,特别柔顺温暖,让人们感受到了莫大的关爱。还有人说,回头鹅寓意着自我启示和自我成长,是一种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带来了天天向上的意味。
明代,我变身一件白玉鹅衔灵芝把件,白玉制作而成,玉质光洁,细腻莹润,有微沁。圆雕鹅曲颈回首,圆眼长喙,口衔灵芝,叶尖上有提油加持,色沉郁,极美,有画龙点睛之效。鹅翅及尾部用阴刻线琢羽毛,线条细密整齐,尾尖上翘。
如果,你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就会看到一件清代白玉鹅,我的另一个样子:玉色青白,长身,短足,身肥硕,两翅似欲张,回首,口衔谷穗,鹅足大而短,似行走。作品内空,鹅背处有口。圆雕、透雕,工艺精湛,堪称艺术珍品。
这时候,我就不得不让这一件我的化身压轴出场了。你一眼就会被惊艳到。比起其他的玉鹅,我这件清代玉鹅很是不一样。我身形壮硕不失柔美,轻灵不失稳重,是一个写实主义的玉鹅。身材比例最为接近本体。你可能有太想去抚摸一下的欲望,我的回首的头、扭曲的脖颈、健美的腹部、微翘的尾部,如此完美。我的周身绿莹莹的,年深日久,那些酱色的沁,恰到好处地留存在玉鹅的腹部、尾尖、脖子处,增加了层次感。几条不规则的纹理,在我的背部若隐若现,如同艺人的妙笔有意为之,仿若皴擦。一只年幼的小鹅贴身附在大鹅的腹部,正好出现在大鹅关切的目光里。此为神来之笔。
这件清代玉鹅,我倍感自豪的化身,如今就珍藏在诸城市博物馆里。
我这只神奇的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形,每一次的化身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故事,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