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赴鲁分派清河
潍坊晚报 2024-10-28 17:14:17
首批派驻干部抵达山东后留影,摄于1938年5月。
七七事变后不到半年,山东抗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听取山东省委意见,于1938年分别派去三批干部支援。杨国夫列为首批,被派到清河地区,首要任务是对本区内两支起义武装进行整编。
山东烽火燎原
选派干部支援
1937年12月,正在陕北红4师12团担任团长的杨国夫,突然接到回延安抗大参加培训的命令。此时距卢沟桥事变不到半年,抗日形势不容乐观。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路南下,而镇守山东的韩复榘为保存实力,率十万大军后撤,山东沦入敌手。但山东的共产党人接二连三发动了冀鲁边、天福山、黑铁山、鲁东、徂徕山、泰西、湖西、鲁南等武装起义,一支支抗日队伍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党中央听取山东省委汇报,并应省委要求,马上决策派干部到山东支援,开展敌后斗争。1938年,分别派去三批干部。
杨国夫在首批中,这批人数最少,共50多名,后两批都200人以上。组成人员系延安抗大、陕北公学学员、红军干部及一部分白区工作的同志。
杨国夫既是红军团长,也是抗大学员。他原名杨国富,来自安徽霍邱县农村,自幼父母双亡,与祖母、弟妹相依为命。祖母为减少一张吃饭的嘴,将他送于叔父家。叔父也同样贫困,杨国夫放过牛,种过地,干过油坊里的帮工,一天学都上不起,自己的名字到了红军队伍才会写。
1925年,国民党新编第二师在他家乡挂旗招兵,20岁的杨国夫抱着混口饭吃的目的参军。在国民党的队伍里,他经常受长官、老兵打骂。转年4月,他乘部队调动之机,开小差逃回家,在六安县麻埠镇上的一个地主家打工。在这里认识了一王姓男子,后来知道是共产党员,杨国夫被介绍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给麻埠区委当秘密交通员,并加入共青团。
1929年1月,红31师第二大队攻打霍邱县洪家集,杨国夫参加红军,不久入党,此后成为红军干部。但他职务多有起落,曾由团长改任连长,还做过警卫连连长。可以说,他对党赤胆忠心,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官职高低由来已久。
援鲁干部大队出发前,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前来接见送行。毛泽东在讲话中交底:“在山东,我们要开辟以抱崮山为中心的鲁南根据地,以沂蒙山为中心的鲁中根据地,以淄川、博山为中心的根据地,逐渐向北发展,以及胶东根据地……”
刘少奇强调补充:“毛主席说的这些根据地,沂蒙山区是最中心,鲁北、清河平原地区能不能站住脚,还要靠实践来检验,必要时退回山区休整。”
杨国夫当时听了,深感责任重大和光荣,但不知道到山东后省委让他到山区还是平原,对刘少奇的补充讲话没有特别在意。
分到清河西部 整编起义武装
由延安到山东,须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几个省,行程数千里,杨国夫他们在新任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带领下,历时两个月,经过许多艰难曲折,于1938年5月16日,到达泰安县东南的南尚庄。
接着,毛泽东从延安发来迫在眉睫的指示,山东抗日队伍组建支队,恢复使用八路军番号,不能让国民党投降派控制。
5月21日,省委在南尚庄召开会议,将延安来的干部悉数派往有起义武装的地方,组建八路军抗日游击支队。
杨国夫与霍士廉、鲍辉被派往鲁北清河平原。这一派,杨国夫的抗战生涯就定在清河了(后鲍辉牺牲,霍士廉上调)。
当时清河平原抗日武装以同于1937年12月起义的“两马”最为瞩目——马耀南为司令的黑铁山起义武装、马保三为司令的寿光牛头镇起义武装。此次改编,将分别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和第八支队”。还有李人凤的“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以及鹿省三在潍县北部发动的起义武装,都须编进两个支队。
这时杨国夫还没踏上潍坊的土地,他负责清河西的马耀南、李人凤的部队整编,东面潍坊地界是一起从延安来的韩明柱负责。杨国夫、韩明柱都将以支队副司令身份前去推动改编。
杨国夫、霍士廉、鲍辉从博山佛村跨过胶济铁路进入清河,与清河特委负责人金明接上头,听他介绍了马耀南、李人凤的情况。这时改编面临着新问题,原来逃之夭夭的国民党也在往回派人企图控制他们。另外清河地区国民党顽固派与地方豪绅势力大,纷纷以抗日为名,乘机拉队伍。
杨国夫与马耀南见面后,马耀南从挎包里找出一张纸,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的信。杨国夫看到,沈鸿烈委任马耀南“鲁北行署游击纵队司令”。
杨国夫看完信交还马耀南,被他当场撕碎扔了。他说:“沈鸿烈见我拉起了二十多个中队,两千多支枪,想把队伍抓在手,他打错算盘了!”
马耀南一心跟共产党走,整编较为顺利。只有他手下的原第三支队队长高竹君、第四支队队长张景南态度不同(后来他们拉着队伍叛逃)。张景南说:“八路军也受国民党领导,为什么要用八路军的番号呢。八路军防地在延安,这么远,在山东用八路军番号,就是孤军突出,得不到及时接济,我觉得不好。”
杨国夫反驳,八路军番号是国民党给的,但是作战独立自主。现在八路军抗战深得民心,抗日不跟着真正的队伍,难道要跟不战而逃的队伍吗?
经过坚决斗争,6月16日,三支队正式纳入八路军麾下。马耀南任司令员,霍士廉任政委,杨国夫任副司令员,鲍辉任政治部主任。
按预定计划,霍士廉、杨国夫7月初又来到长山九区卫固镇,将李人凤的武装改编为第三支队第十团,李人凤为团长。尔后返回三支队总部。
迎接八支队 杨国夫首进潍坊
不久,第八支队在司令员马保三、副司令员韩明柱带领下,奉命离开寿光南下鲁中。杨国夫、霍士廉为迎接八支队,进临淄进行掩护呼应。
1938年10月,日军第七师团对临淄扫荡,南下鲁中的八支队路经长山孟家村,被扫荡的敌人包围,副司令员韩明柱壮烈牺牲。突围开进沂蒙山后,杨国夫立即来到寿光,将八支队所有留下的部队收拢编入“寿光独立团”,归属他的第三支队。他建议马耀南在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建立一个边区大队,专门策应寿光独立团在清(河)东地区的斗争。
这时候,省委将淄河长秋一带山区划为清河八路军休整的后方。清河区的八路军在铁路以北的平原活动,不是我军擅长,如果环境恶化,就撤到这里,相当于有个救命的地方,有个缓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