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于寿北死里逃生
潍坊晚报 2024-10-28 17:22:02
清水泊地区1940年6月成立的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印币厂。
杨国夫带领所属地区的军民,根据中央指示,全力投入根据地建设,在“大本营”清水泊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印币厂和后方医院等,敌人又恨又怕,多次纠集兵力围剿。在第二次突围时,为了保护缴获的重机枪,杨国夫陷入了包围圈中。
军民关系日趋亲密 建厂设院挖抗日沟
1941年,随着根据地不断扩大,军民关系越来越亲密,清河区党委和第三旅确定了“边打仗边建设根据地”的工作重点。
于是,三旅依托清水泊筹建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
分派供给部生产科长张化中和司令部参谋丁四勋在清水泊巨淀湖里,创建一座小型兵工厂。他们手中仅有200元北海币的“筹建资金”,通过地方各级抗日民主政府,聚集了自带工具的能工巧匠,很快将兵工厂建立起来。缺少原材料,就依靠人民群众,或找来用过不响的废手榴弹壳自制手榴弹;用旧子弹壳加上铜板改造的子弹头,自制步枪子弹。渐由三十几人扩大到二三百人,由修理枪械、自制枪弹到造地雷、迫击炮弹。这个兵工厂在山东八路军的兵工厂中制造能力数一数二。
分派供给部部长官宗礼主管组建被服厂,渐由几十人发展到100多人,分为了缝纫、染布、制皮革三个部。
分派卫生部部长王星阳组建后方医院。当年卫生部的同志都是自带医疗器械和药品参加三支队的,各团配备了卫生队,各营配备了卫生员,组建后方医院后,形成了更为完善的部队医疗组织,这项工作成为山东八路军一项首创。另外,清水泊还建有地下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印制发行北海币。
三旅在平原上坚持游击战争,经验越来越丰富,除了建厂设院,还发动军民深挖“抗日沟”,成为平原上继青纱帐和村庄为掩护打仗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
清河地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高,不便挖地道,三旅发明了挖沟,村与村之间挖一条宽一至两米、深超过两米的大沟,村与村、区与区、县与县通联,就叫“抗日交通沟”;在敌人据点四周和他们经常出动地方挖的沟就叫“抗日封锁沟”。清河区军民无论三九严寒,还是酷热夏日,相继挖沟750公里,形成了纵横交错、能攻能守、便于隐蔽的沟网,从而让日寇机动受限,受阻挨打,吃尽苦头。
重机枪被缴敌人恐慌 改变战术“铁壁合围”
为适应斗争形势,这时党中央又把山东纵队和115师两个军政委员会合并为一个军政委员会,山东军政大权统一到115师政委罗荣桓身上。1942年2月,根据指示,山东纵队全部转化为地方军。于是,第三旅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兼政委,许世友已经调任胶东军区任司令员。
在第三旅改编之前的1941年秋,九团在寿光北河地区,曾利用抗日沟和青纱帐,粉碎了来自羊角沟、侯镇、道口据点300名日伪军的“扫荡”,生俘3名军曹,缴获了九二重机枪一挺。这挺重机枪是当时最为精良的,鬼子很迷信武器,丢失后极为震惊恐慌,日军驻济南的军团长将丢枪的侯镇据点头目木村撤职法办。此后敌人多次不惜代价,试图夺回。只要一听到这挺机枪的射击声,就立即大兵出动。在半年后日伪军更大规模的对清水泊的“扫荡”中,为保护这挺机枪,杨国夫经历了山东抗战最危险的一幕,他的一名警卫员都牺牲了。
原来,日寇首次以“分合进击”方式“扫荡”清水泊没有成功,在丢枪蒙受损失后,极不甘心,于1942年5月纠集济南、潍县、惠民三地5000名日伪军,改分合进击为铁壁合围战术,第二次进犯清水泊。所谓“铁壁合围”,是以优势兵力往纵深层层拉网,并以机动兵力随时打击突围部队。
合围的日伪军分5路扑向清水泊。每一路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横向拉开队形搜索前进,第二梯队集中兵力与我军决战,第三梯队机动驰援。
保重机枪经历危险
警卫员当诱饵牺牲
6月8日拂晓,杨国夫与组织科长从牛头镇西边出来,发现有无数群众及地方抗日武装被围在巨淀湖的大洼里,立即号令部队向北转移。当杨国夫带着机炮连要穿过织女河崖时,被设在西边小官庄的指挥所发现,遭到围过来的敌人猛烈伏击,杨国夫等没有冲出去,掉头向南。
这时日寇看到了那挺重机枪,嚎叫着像疯狗一样扑来。杨国夫立即命令:“全力保护重机枪,向南撤!”
机枪连连长张少华是个神枪手,抓过一名战士手里的轻机枪,边打边撤,掩护抬重机枪的战士。抬枪战士摔倒了再爬起来,顾不上浑身的泥土,时而向南,忽而向东,利用清水泊的复杂地形和芦苇荡,周旋到下午二三时,跑了几十里,但还没有突围出去。
杨国夫到前面查看敌情,看到密密麻麻很多端着刺刀的日伪军,隐约听到“八路大官的有,抓活的”。
杨国夫突然计上心来,利用敌人“抓活的”的心理,决定用小分队突然行动造出声势,掩护重机枪趁机转移。杨国夫让警卫员王京建把文件能烧的烧,能埋的埋。大伙都担心杨国夫的安全。杨国夫安慰大家说:“清水泊这么大,想逮住我,没有那么容易。”
杨国夫把东南方向作为小分队造声势的地方,哪想到,刚把这个说完,警卫员王来西忽然纵身跳上了杨国夫的枣红马,说了声:“这任务算我的!”便挥舞着一把缴获来的日本指挥刀,高喊着:“首长,同志们,再见了……”一阵风朝东南方向飞驰而去。他这一突如其来的行动,让敌人产生了错觉,以为八路军的大官突出去了,集中兵力猛追,各种武器疯狂射击。
这边,张少华把重机枪架在“抗日沟”沟头,朝着敌人背后扫射,杨国夫带着大伙向南、北台头突围。指战员端着上了刺刀的枪,边冲边喊:“是中国人闪开!”以锐不可当之势,杀开了一条血路,安全转移到邢家茅坨村。但引开敌人的警卫员却倒在了寿光的土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当时乡亲们目击到杨司令员的枣红马带伤嘶跑,也认为他出事了。当晚敌人撤退后,一些老人打着灯笼,流着眼泪,喊着杨司令员的名字,在清水泊的大洼里一遍遍寻找。
战争年代,杨国夫与寿光人民结下了深厚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