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嵌银髹漆技艺

潍坊新闻网 2024-11-08 10:35:23

  潍坊红木嵌银髹漆是以名贵红木、天然漆和金银丝为主要原料,在红木器具上精工雕刻、镶嵌金银丝的独特制作技艺。清朝道光年间,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铜匠手工艺人姚学干在为金石学家陈介祺修复文物,为古玩配制底座、撑架等的过程中,尽见历代精美的文物制品,眼界大开,技艺水平日有精进,凡陈介祺“所蓄鼎彝古文及花纹,皆能一一摹勒”。同治年间他参考汉错金银器,刻意出新,与拓裱艺人田雨帆一起,开创了在木质器具上镶嵌金银丝的独特工艺。他根据各种文物的色泽和造型,用红木制作的嵌银底座和撑架与古文物珠联璧合,十分喜人。他还能用红木仿制出嵌有金、银丝的“鼎彝形模”,其制品与青铜器鼎彝文饰一般无二,因而更受到人们的赞赏。

嵌银作品。 (资料图片)

  姚学干、田雨帆在制作红木嵌银漆器上的创新,引起了陈介祺的极大兴趣,陈介祺就与他们一起为提高嵌银漆器的技艺进行切磋研究,他的著作中就记述着对嵌银制品从选材、制作、镶嵌到上漆磨光等的许多心得:“做布(币)椟,先物色紫檀瘿(细花者),其次黄花梨瘿,必不得已,则豆瓣细花,楠与老紫檀亦可……得异材,则以制外椟,其次做内椟。”对关键的磨光和上漆工艺,陈介祺认为:“做成须用细石磨,极光方能去腐凿痕,不可用蜡……以四两香油合一两生漆拭,令漆干入木纹中再拭再磨,使极光见木纹丝为度。”在陈介祺这种细致入微地参与、指导、帮助下,红木嵌银漆器工艺慢慢地发展起来了。原来的铜匠嵌金艺人也纷纷摹仿,到光绪年间,潍坊嵌银漆器的制作已相当普遍。

  作为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嵌银漆器有一整套完整复杂的制作工艺。首先是选材。必须用硬度较高,木质细腻的木材,多为红木,所以叫红木嵌银漆器。最早用本地枣木、云南的檀木和楠木、海南的黄花梨。近代多为从东南亚国家和非洲进口的紫檀、黑檀、花梨、鸡翅木、酸枝木等红木系列木材。

  其次是胚胎制作。对选择好的红木,用锯、刨等木工工具按器具的图形进行分割,为防止红木浪费,要计划好木头的方寸。本着大件优先,中件次之,剩余红木做小件的原则进行分割,然后用凿开榫、下卯,这是做好红木嵌银漆器的基础。

  第三是精雕细刻。将设计好的平面画稿图案贴在胚胎的红木上,运用几十种雕刻工具进行立体地雕刻,是画稿的再创造。雕刻师不但要富有想象,还要有精湛的手工技艺,否则,一有闪失就会影响整体效果,造成废品。

  第四是镶嵌金银丝。艺人们用小刀按贴好的纹样在红木器具上刻画出细槽,将几缕经过锻打后拔成不同规格的细细的金丝或银丝,镶嵌在细槽里,再用小锤砸紧砸实。金银丝嵌好后,对已雕刻和嵌丝的制品进行反复打磨,直至磨光。最后是上漆。先对器具上色上灰,再涂以七遍大漆,最后把金银丝上的漆色除去,使器具显出固有的本色。

  潍坊嵌银工艺自创始后近200年来,经过了传承者的辛勤努力,使这一文化遗产日臻完善,在继承前人绝技嵌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粗细丝配嵌、金银丝配嵌、砸尖等嵌法,根据题材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嵌法,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红木嵌银漆器将传统的雕刻、嵌银、木工技艺有机地融为一体,产品造型古朴典雅,其中的嵌银艺术采用中国画的白描形式,所勾勒出的山水、鸟兽、花卉、人物洒脱简练,明快飘逸,于是在栗红、深褐的底色和光亮如镜的大漆的衬托下,金丝银丝那种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就充分显示出来了,它使整个器具更加典雅古朴,更加庄重高贵,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因其原料为红木,异常坚固,不易变形,上漆工艺讲究,不易褪色,收藏价值极高。

  (据《潍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卷》)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