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学课程改革 破解“作文难写”困境
潍坊新闻网 2024-11-11 11:31: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作文难写”成为困扰不少教师、学生的烦心事。对此,临朐县弥水中学近年来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一套“师生共写、创设情境、巧搭支架、激励评价”的作文教学方法,从“为何写”“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评”四个环节入手,充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从而有效解决“作文难写”的问题。师生共写,注重写作意识的培养
学校的作文课,大多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很多学生来说,无论愿不愿意,不管有没有内容可写,都要完成。这种被动应付的写作,不仅违背“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本质,也模糊了学生的写作意识。长此以往便不知为何而写,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弥水中学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师生同写共情、示范引领的方法,解决“为何写”的问题。
师生同堂写作文,教师勤于动笔,敢于示范,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师“下水文”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学习模仿,相当于减缓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坡度”,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创设情境,打造习作操练场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写作内动力。弥水中学语文教研团队在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情境,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一是链接生活情境,布置写作任务。生活是写作之源。节假日期间,学生有更多机会回归自然,参与民俗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从实际出发,清明祭扫写“一封家书给故人”,中秋赏月写“和月宫连线对话嫦娥”,重阳登高写“与家人登高共赏诗词”,过年迎春写“我喜欢的一副春联”,进行一系列创意习作。学生用文字和绘画记录生活、感知文化,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二是举办学习活动,创设写作情境。实践证明,举办活动、创设情境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融洽师生、生生关系。语文活动的名目首先来自教材,如举办演讲比赛、古诗文背诵比赛、辩论会、名著阅读交流会、《朗读者》经典美文展播等。
学会模仿,探寻写作小支架
有写作经验的人几乎都认为,模仿是写作入门的不二之法。那如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写作呢?
弥水中学教研团队发现,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对模仿认识不到位的师生大有人在。有的学生整段整章地平移范文,或者把别人文章的精彩部分和故事情节套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有的教师甚至提倡学生考前背范文、考场套范文。这都是抄袭,不是模仿。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厘清模仿与抄袭的界限。同时,要分阶段化整为零,善仿巧模寻技巧。选入教材的文章,一定是作文入门的好教材。因此,要整合教材,有梯度、分文体,甄选模仿篇目,可模仿开头、结尾,模仿句式,模仿布局谋篇,模仿语言风格,模仿表达情调。在教材中探寻写作支架,学生有法可依,从而学会表达。
激励评价,持续巩固动力源
成功的作文教学,就是使学生愿意写作的教学。为了巩固学生写作内动力,让学生喜欢写作,并乐此不疲地坚持写作,甚至养成终生写作的好习惯,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建立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比如想方设法设平台,让文学种子种于学生心田。不放过一篇好作文,利用班级黑板报一角、级部走廊展板张贴展览,或印刷出来全校传阅。指导学生结集优秀随笔日记,做封面、做目录,写上前序后跋,一学期一人一本传阅珍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每年的征文比赛,把每次征文比赛当作一次珍贵的练笔机会,做好征文发稿前的班级讲评课。另外,尝试向报纸、杂志、公众号投寄优秀习作,发表学生文章。文章公开发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走出作文写作困境,形成了阅读写作的良性循环。
通讯员:临朐县弥水中学 高艳芹